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1372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韵传承 锦绣山阴雁门故郡,山阴新府。翠微南横,洪涛北奔,南临雁门天险锁钥,北扼边塞内边故道;地接三晋内外,大道通衢;雄踞塞北要冲,山河锦绣。狄戎故地,金戈铁马,三百谜冢说汉魂;滔滔桑干,长城蜿蜒,新旧广武耀千秋。 /1/view-12186298.htm古曰:山南水北为阳。山阴,居于翠微山之北,因此得名。山阴北望平城,南拒雁门,西临平朔,东傍应州。历史悠长,古迹众多;人杰地灵,才俊辈出。大运高速横贯县境,四通八达;同蒲铁路贯通南北,路网纵横。北方奶都,古城乳业一枝独秀,名扬海内;乌金丰富,煤炭储量全省前列,矿产众多,星罗棋布;生态为基,绿浪滚滚,湿地保护,方兴未艾位于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冲突缓

2、冲地带的山阴,两千余年来,厮杀与喧嚣贯穿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山阴的历史是一部冲突史、战争史,更是一部融合史。从匈奴、鲜卑、突厥、沙陀、女真,到蒙古、满族,各种文化在山阴不断碰撞交融。山阴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逐渐成长为塞外一颗璀璨明珠,积淀了数不清的文化遗存,成为一代又一代山阴人的宝贵财富。沧海桑田弹指一瞬 金戈铁马融通各族山阴,远古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早在六千余年前,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1957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在岱岳镇曾出土了石器、骨器、夹砂和泥质灰色陶片,并有白灰面和用火留下的痕迹。据国家历史博物馆考古部考证,六千年前山阴县就有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点,系仰韶文化分布区。相传,上古时期

3、,尧、舜、禹,特别是尧和禹,都在山阴留下了足迹。据辞源与山西通志记载,山阴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累头山(朔城区神武南山)、朔州地、武周塞(左云)三个方面流来的泉水聚集在山阴境内和应县东部,形成了天然沼泽湖,叫“水”,现在山阴县合盛堡民间还有“水上”之称,可能就是该古地名的遗存。夏禹受舜帝之命治理水患,传说曾登临翠微山观察地形,故该山又名“夏屋山”。后北魏时相传文殊菩萨在此留宿,又名“佛宿山”。可见,山阴属于华夏故族活动之地,虽属北狄,但是自古就受中华文化的浸润。合乎中华礼俗者为华夏,山阴先民自古就属于中华无疑。禹建夏之后,山阴夏归荤育,商曰下危。西周北戎而僭,春秋北狄以据。战国大乱,礼崩乐坏,

4、三家分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破楼烦(楼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郡、县、乡的名称。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今天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现在的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乐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在楼烦故地置县,属雁门郡。山阴之地始为赵所辖。赵为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山阴乃至雁北地区第一次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一统中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沿袭赵国既有建制,在雁北置雁门郡,山阴仍属楼烦县(非现在的娄烦县)所辖。但此时,匈奴已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

5、始皇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开始了中原封建王朝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冲突。此后,位于大同盆地南端,紧扼入关咽喉,紧邻雁门边塞的山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重镇的地位一直伴随山阴到清军入关,蒙古骑兵南下的可能性几近消失,康熙帝宣布“永不修长城”,山阴才归于宁静,远离了战乱纷扰。汉代,山阴为雁门郡地,县地东西分属 陶、阴馆两县。汉高祖刘邦曾经此地与匈奴大战于白登山,不慎被围,陈平献计贿赂单于妻子阏氏,方得逃脱。自此之后,山阴成为汉王朝军队与匈奴军队反复争夺的兵家重地,汉王朝在山阴大量驻军,建立起了庞大的防御体系。至今,旧广武城南5公里处,沿恒山山脉东西横亘,还留有长约10公里的汉长城残迹。借助庞大的战

6、争防御体系,汉王朝与匈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战。无数戍边将士死后埋在这里,逐渐形成了290余座西汉、东汉墓葬群,这就是后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广武汉墓群。汉灵帝时,山阴之地由于长期战乱,县治废驰,山阴之地遂为匈奴、鲜卑所占据。三国、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族的力量南下,山阴一部分由鲜卑族所占据,其余部分属 陶、阴馆县地,归雁门郡所辖。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官府下令将马邑(今朔州)、阴馆、楼烦(今怀仁)、繁峙(今应县)、崞县(今浑源)五县人民迁于雁门关内。西晋到隋代建立的200余年间,山阴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北魏、北齐、北周时期,山阴地分别属神武郡、太平郡,

7、在北魏拓跋氏建都平城(今大同)时期,山阴属于北魏的京畿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隋代以降,文帝杨坚破北周,结束了南北朝历史,一统天下。文帝设天下总管府,山西总管府辖并、代、隰、朔四州,山阴归朔州马邑郡。隋炀帝出雁门巡视塞北,经山阴到朔州,慨叹塞北气候冷、风沙大,曾赋诗曰:“平地起山皆走石,半空无海亦翻波。”大业十一年(615年)四月,炀帝再度出巡塞北,突厥始毕可汗获得情报后准备偷袭,杨广组织力量与突厥人大战于雁门。盛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平定刘武周时曾路过山阴,也留下了“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的诗句。“白骨荒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恐怕是经过长期战乱后山阴大地最真实的写照。随着朱温篡唐,开启了

8、五代到宋朝的八十年乱世。而山阴又开始了近五百年的少数民族统治历史。后唐大将石敬瑭,为了一姓江山,不惜向契丹称“儿皇帝”,将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辽主。从此,中原汉族王朝的北方屏障丧失殆尽,中原军队无险可守,必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阻挡游牧民族的铁骑。辽兵南下、金兵南下、蒙古兵南下成了家常便饭,靖康之耻、崖山之役中原王朝的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山阴之地才重新归属中华正朔。后梁、后唐初,山阴称河阴县,以地处桑干河之南得名。属应州,归契丹后,更名为阴馆。“山阴”的县名始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宋太祖赵匡胤代周而立之时,山阴仍处于契丹辽主的统治之下。宋太宗灭北汉后对辽北伐,但无功而

9、返,山阴之地一直牢牢控制在契丹人手中。金易契丹,山阴承辽制,仍名河阴,隶属西京道大同府应州。因避郑州同名属县名,金大定七年,将河阴县名改为“山阴”,意为佛宿山之阴,这就是山阴县名之滥觞。金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因敬重山阴籍平安节度使沙彦?之名,升山阴县为忠州。 元代,山阴县治所在忠州城(今故驿古城),属大同路。至元二年,忠州城为大水所淹没,县地并入金城县。后复置山阴县,治所山阴城,属应州管辖。明代,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之后,宣布“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出师北伐。徐达大破盘踞山西的蒙元部队之后,山阴之地又一次回到中原正朔王朝手中。山阴的行政建制也趋于稳定,明、清两代,

10、均为大同府管辖。民国至今,虽行政规划多有变革,但整体建制基本未变。人才济济德泽千古 文武兼备名垂古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山阴地处塞北,虽不似江南文鼎昌盛,但也有众多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就有五代云州节度使沙彦?与明代内阁首辅王家屏,及清代梁启超房师崔增瑞等人。沙彦?,后唐大将,祖籍山阴沙家寺。少事明宗,累有战功,文才武略,崭露头角,深得后唐明宗赏识,委以彰国军节度使重任。后任云州节度使,驻守云州(今大同)这一军事要地。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后,辽主耶律德光出兵助石敬瑭称帝,后率军至云州。时任云州节度使的沙彦?率众出迎,为辽主赏识,后任平安节度使、

11、检校太尉等职。由于沙彦?镇守云州这一军事重地,且在后唐属于手握兵权的实权节度使,颇受后唐明宗赏识,在当时的政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出迎辽主也给日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后人为纪念沙彦?,在其旧居建瑞云寺,俗称“沙家寺”,寺中有砖塔一座,为明代遗存。该寺在“*”中损毁严重,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其旧日辉煌有部分重现。山阴历史上最为老百姓所知,以“王阁爷”之名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还属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家屏。王家屏,字忠伯,山阴县北周庄村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二甲第二名进士。按明清科举制度,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二甲第二名就是当时的全国第五,实为不易。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授

12、翰林编修,曾编修世宗实录。王家屏的谥号为“文端”,其“端”之名,就始于此,也伴随了王家屏的一生。时任内阁首辅高拱之弟曾以国库银两贿赂严嵩爪牙赵文华,高拱当时势力如日中天,多次暗示王家屏勿将此事载入史书,王家屏不为所动,毅然秉笔直书,保持了一名史官应有的气节,在政治气候一片污浊的明代中后期,难能可贵,故人称“良史”。万历三年(1575年),王家屏晋升为修纂,同时充日讲官。王家屏开始与帝国最高统治者有了直接联系,这也是其“一朝文官主,三代帝王师”的开端。万历皇帝十岁登基,王家屏依然“随事开陈,丰采轩朗”,行为举止皆合礼得体,无一丝懈怠。故万历帝称之为“端人”,对其敬重有加,御赐“责难陈善”题字。王

13、家屏之“端”还体现在其对权倾一时的首辅张居正的态度上。张患病期间,朝内大臣无不嘘寒问暖,往返祠庙之间奔走祈祷,唯独王家屏不为所动,不屑参与,其光明磊落可见一斑。张居正去世后,万历为树立权威,对张居正进行全面清算,褫爵抄家,并将其三个儿子一并羁押。满朝噤声之时,王家屏却写信请求为张家子孙解脱,其品行端正,胸怀坦荡昭若日月。王家屏一生中,最为士大夫称道的,也最能体现其刚正不阿“文端”秉性的,当属“争国本”事件。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任吏部左侍郎,入阁干预机务。其直言进谏,不植私交,正色立朝,为朝野敬重。终王家屏一生,不管是作为翰林院的小编修,还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端”字一生未变。家屏

14、曾在上书中说道:“更使臣弃名不顾,逢迎为悦,阿谀取容,许敬宗、李林甫之奸佞,无不可为,九庙神灵必阴殛臣。”王家屏墓在战乱、盗墓、*中损毁殆尽,墓穴被挖开,地面建筑成了一片瓦砾。上世纪90年代后,残留的石羊、石马等石像生也全部被文物贩子盗走。2012年,山阴县委、县政府与一名企业家共同出资,按原制修复了王家屏墓。此外,历代山阴文官、武将、文人,也不在少数。明代巡抚郭登庸、梁启超房师崔增瑞等人,以文功、以武略、以不同的历史成就,青史留名。咽喉要塞内边绵延 堡寨盖地遗存丰富山阴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在山阴大量屯兵。至今,山阴许多村落还都以“堡”命名,山阴的屯兵堡残迹还随处可见。故而在山阴大地

15、上留存最多的古迹,便是历代留下的军事遗迹。广武汉墓群、广武古城和广武明长城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有7件,三级文物有17件。宏大神秘的广武汉墓群、美丽壮观的翠微山、雄浑险要的旧广武古辽城、蜿蜒盘亘的明代内长城、沧桑静穆的王家屏墓和沙彦?墓,以及化悲庙、瑞云寺、女儿庙等颇负盛名的古庙群,展现了山阴的变迁史,见证了山阴的沧桑与兴替,积淀了山阴的文脉,也构成了山阴一道道多彩的人文风情线。其中,又以广武汉墓群与广武辽城、长城最为著名。广武,位于山阴县境之南,紧邻雁门关,为雁门关外第一个村落。新旧广武两个村落正好将雁门关出关道路紧紧扼住。历代戍边军队长期在此据守,修筑了许多军事要

16、塞。自古就有“广聚武将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咽喉要塞之地”的称谓。据史考,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历经战斗4700余次。在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中,山阴一再承担着中原农业文化和游牧草原部落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重要角色,成为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和著名的古战场,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边塞战斗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汉代,这里是汉军队与匈奴军队长期争夺的场所,数百年间遗留下庞大的汉墓群。广武汉墓群位于新广武城西北2.5公里处,冢丘密集,墓葬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公里,拥有封土堆298座。墓的直径和高度大多在10米以上,最大的236号墓高达20米左右。冢顶略呈方形,推知坟丘原为覆斗形。为数众多的西汉土坑墓和东汉砖室墓遍布其间。广武墓群虽然未发掘,但从墓群西北端被水冲塌的四座墓室看,为砖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壶、陶罐、陶钵、陶奁及五铢钱等,从墓的形状和出土文物考证,当为东汉时期。1988年,广武汉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