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PDF.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71041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PDF.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偃师高中偃师高中 2016 2017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物理 命题 冉洪波 审题 郑代峰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14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 共共 42 分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第 1 10 题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第 1l 14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全部选对的得 3 分分 选对但不全的选对但不全的得得 2 分 有选错的得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分 1 十六世纪末 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 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

2、士多德关于和运 动的理论 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 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 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 这说明 物体受的力越大 速度就越大 B 一个运动的物体 如果不再受力了 它总会逐渐停下来 这说明 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 时的 自然状态 C 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 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力 2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 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 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 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3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有下面几种说法 正确的是 A 由公式 a vt v0 t 可知 做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其加速度 a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 的速度改变量 vt v0 成正比 与速度改变量所对应的时间 t 成反比 B 由公式 a vt2 v02 2s 可知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其加速度 a 的大小与物体运 动的速度平方的改变量 vt2 v02 成正比 与物体运动的位移 s 成反比 C 由公式 s at2 2 可知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其位移 s 的大小与物体 运动的时间 t 的平方成正比 D 由公式 vt vo at 可知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加速度 a 0 则物体做加速运 动 若加速度 a 0 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4 如图 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 劲度系数分

4、别为k1 k2 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 为m的物体上 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 P上 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 状态 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 2m的物体 弹簧的长度不变 且弹簧均在弹性 限度内 当物体再次平衡时 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 则x为 A 12 mg kk B 12 12 k k mg kk C 12 2mg kk D 12 12 2 k k mg kk 5 质量不可忽略的小球与轻质弹簧相连 穿在光滑的杆上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 45 弹簧下端固定于杆上 初始系统静止 现在将系统以加速度g向 右做匀加速运动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静止时 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一半

5、 B 静止时 杆对小球的弹力小于弹簧对小球的弹力 C 加速时 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等于零 D 加速时 弹簧的形变量是静止时的 2 倍 6 6 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 某人先坐在吊床 上 后躺在吊床上 均处于静止状态 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 为F1 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 则 A 坐着比躺着时F1大 B 躺着比坐着时F1大 C 坐着比躺着时F2大 来源 Zxxk Com D 躺着比坐着时 F2大 7 7 将一横截面为扇形的物体B放在水平面上 一小滑块A放在物体B上 如图除了物体B与 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之外 其余接触面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已知物体B的质量为M 滑块A的 质量为m 当整个

6、装置静止时 A B接触面的切线与竖直的挡板之间的夹角为 则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A 物体B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Mg B 物体B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tan C 滑块A与竖直挡板之间的弹力大小为 tan mg D 滑块A对物体B的压力大小为 cos mg 2 8 如图所示 两梯形木块 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之 间的接触面倾斜 A 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直墙面上 关于两木 块的受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作用 B 木块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 木块 A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D 木块 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9 如图 小球用细绳系住 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7、点 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面体 小球在斜 面上无摩擦地滑动 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 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 此过 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A FN保持不变 FT不断增大 B FN不断增大 FT不断减小 C FN保持不变 FT先增大后减小 D FN不断增大 FT先减小后增大 10 如图所示 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 图 1 中 O 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 图 2 中光滑的 轻质小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 两装置处于 静止状态 现将图 1 中 B 滑轮的端点 B 稍稍右移一些 图 2 中的端点 B 沿虚线稍稍上移一 些 2 图中的绳长不变 则关

8、于图 中 角和 OB 绳的张力 F 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1 图 2 中的 角均增大 F 均不变 B 图 1 图 2 中的 角均不变 F均不变 C 图 1 中 角增大 图 2 中 角不变 张 力 F 均不变 D 图 1 中 角减小 F 不变 图 2 中 角 增大 F 减小 11 物体以速度 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 A B 两点 所用时间为 t 现在物体从 A 点由静止出发 先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 a1 到某一最大速度 vm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大小为 a2 至 B 点速度恰好减为 0 所用时间仍为 t 则物体的 A vm只能为 2v 与 a1 a2的大小无关 B vm可

9、为许多值 与 a1 a2的大小有关 C a1 a2须是一定的 D a1 a2必须满足 t v aa aa2 21 21 12 如图所示 倾角为 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 小物块 b 置于斜面上 通过细绳跨过光滑 的定滑轮与沙漏 a 连接 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 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 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对 c 的摩擦力可能始终增加 B 滑轮对绳的作用力方向始终不变 C 地面对 c 的支撑力始终变小 D 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13 如图 物体 P 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 P 的上表面水平 现把物体 Q 轻轻地叠放在 P 上 则 A P 向

10、下滑动 B P 静止不动 C P 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 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14 如图所示 水平桌面上平放一叠共计 54 张的扑克牌 每一张的质量均为 m 用一手指以竖直 向下的力压第 1 张牌 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 确保手指与第 1 张牌之间有相对滑动 设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 手指与第 1 张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牌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 2 第 54 张牌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且有 1 2 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第 2 张牌到第 53 张牌之间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B 第 2 张牌到第 53 张牌之间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 第 1 张牌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左

11、 D 第 54 张牌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向左 二 实验题 共二 实验题 共 14 分 分 15 8 分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某同学操作的实验步骤如下 A 拉住纸带 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 再接通电源 B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并接好电路 C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 取下纸带 3 E 将平板一端抬高 轻推小车 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 F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 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1 其中错误步骤有 正确的操作应为 遗漏的 步骤有 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 G H 2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 16 6分 某实验小组用

12、一只弹簧秤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 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 心 O 的正上方 A 处 另一端系绳套 1 和绳套 2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I 弹簧秤挂在绳套 1 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 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 处 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 II 弹簧秤挂在绳套 1 上 手拉绳套 2 缓慢拉橡皮筋 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 O 处 此时绳套 1 沿 0 方向 绳套 2 沿 120 方向 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1 III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 1 的拉力 F1 1 IV 比较 2 即可初步验证 V 只改变绳套 2的方向 重复上

13、述实验步骤 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实验步骤 1 2 2 将绳套 1 由 0 方向缓慢转动到 60 方向 同时 绳套 2 由 120 方向缓慢转动到 180 方向 此过程中 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 O 处不动 保持绳套 1 和绳套 2 的夹角 120 不变 关于绳套 1 的拉力大小的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序号 A 逐渐增大B 先增大后减小 C 逐渐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三三 计算题计算题 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 共共 44 分分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步骤方程式和重要步骤 只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

14、和单位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 11 分 如图所示 直线 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 甲 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 A B 两处 A B 间的距离为 85m 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a1 2 5m s2 甲车运动 6 0s 时 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a2 5 0m s2 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 A 处的距离 18 11 分 为了缓解紧 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感受久违 的童真 童趣 学校组织了 一 次放风筝比赛活动 只要手上牵着线拉着风筝迎风向前跑 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 一位 同学将一只重为 4N 的风筝放飞到空中

15、后 拉着线的下端以一定的速度匀速 跑动时 线恰能与水平面成 53 角保持不变 如图所示 这时该同学拉住线 的力为 5N 求风筝所受的风力 19 11 分 如图 将质量 m 0 1kg 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 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 面直径 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 0 8 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 与杆夹角 53 的拉 力 F 使圆环以 a 4 4m 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 求 F 的大小 取 sin53 0 8 cos53 0 6 g 10m s2 20 11 分 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 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 最终点燃了主火炬 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为

16、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 椅间的作用 可将过程简化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 一端挂一吊椅 另一端 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 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65kg 吊椅的质量为 15kg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 重力加速度取 g 10m s2 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 正以加速度 a 1m s2上升时 试求 1 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 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甲车乙车 AB MN 4 高三物理月考答案高三物理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14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 共共 42 分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第第 1 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第 1l 14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全部选对的得 3 分分 选对但不选对但不 全的得全的得 2 分 有选错的得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分 1234567 DACACAC 891011121314 BDBADABBDBD 二 实验题 共 共 14 分 分 15 8 分 解析 1 错误步骤有 A D A 中应先通电 再放纸带 D中取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