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新锐学校高二历史测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0461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滁州新锐学校高二历史测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滁州新锐学校高二历史测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滁州新锐学校高二历史测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滁州新锐学校高二历史测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滁州新锐学校高二历史测 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1月测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25题,50分)1.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与中国哪一书体形式更为相似()A. 隶书 B. 楷书C. 行书 D. 篆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字文化。隶书的特点是“蚕头燕尾”,故A可排除;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故B项可排除;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也与图案特点不符;上海世博会会徽中“世”字的特点,与篆书的形式更为相似,具有图案美。故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点评:从命题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这一考点,命题多集中于:汉字的起

2、源与演变;历代书法成就及汉字字体的特点及演变,从内容上看,书法、要注意与政治、经济相联系,理解艺术形式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认识社会存在足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秦汉以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儒家)文化圈,其中儒家文化最先传入的国家是A. 朝鲜B. 印度C. 越南D. 日本【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3世纪,秦朝征服越南北部地区,设立郡县。而在前1世纪至10世纪的大部份时间中,越南是在中国古代各政权的统治之下,所以儒家文化最先传入的国家应该是越南,故排除ABD,选C。3.史学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聚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

3、创建;四为儒学被奉为正统。“某一时期”应是指A. 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A,那时还没有儒学,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的掌握和认识,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4.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 统治者个人喜好B. 当时的经济状况C. 文人学者的喜好D. 时代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主张“克己复礼、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受到各国的冷遇;秦始皇采纳了法家的学说,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思想专制,下令焚书坑儒;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5、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打倒孔家店”5.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材料中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

6、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答案为C。A项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不对,汉朝时,中央集权还在不断发展当中;BD项符合史实,但不是太学人数增加的原因,人们进入太学的目的是做官。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6.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 反对百姓议论,实行文化专制B. 崇尚以德治国,主张推行仁政C. 反对分封制度,剥夺大夫权力D. 维护礼仪秩序,做到尊卑有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段材料的大意是:天下有道不会是大

7、夫掌政,也不会轮到老百姓来忧谈国家大事。很明显是维护奴隶制时代的礼乐制度,所以属于儒家的思想,故选D。AC不符合孔子的主张;“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排除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主张【名师点睛】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7.“磁针是铁打磨的,铁属金,

8、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这种解释A. 完全是封建迷信,没有可取之处B. 体现我国古代科技重视经验的特点C. 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现象,方法上具有一定科学性D. 是我国古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有力证据【答案】C【解析】有把磁石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只是从自然属性考虑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磁针指南的特性和原因,排除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人把磁针对应五行、阴阳和方位,说明古代对磁石的研究从理论上来说并不科学。但是角度

9、上则是从磁石的属性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C;材料没材料没有对统一科技成就进行东西方时间、研究方法和人事方面的对比,因此不能说我国科技仍然走在世界前列,排除D。8. 2011年4月22日新华网巴库电(记者刘洋)由中国安徽大学和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22日在巴库举行揭牌仪式。孔子思想在当今世界影响很大,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包括( )政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井田制走向瓦解社会关系:礼崩乐坏教育:“学在官府”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历史背景表现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10、,处于社会转型,为文化觉醒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文化:私学兴起,为文化觉醒提供了人才;士人推动(冲突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知均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的思想时代背景9. 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孟子董仲舒朱熹李贽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

11、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朱熹提出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故正确,选择C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想10.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A.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

12、料的能力。材料中对宋代诗歌发展落后于唐代的原因总结为“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也就是说科举考试考查的是诗赋,所以有更多的好诗歌出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歌的发展11.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 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 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 图三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D. 图四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段爱情悲剧,但没有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故A错误;天王送

13、子图是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唐朝绘画创制法度,雍容华贵的特点,故B错误; 窦娥冤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故D正确;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故C错误。1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最终确立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这时候是东汉,

14、故A项错误;材料中“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五经十四博士”, 说明儒家下不同师法之间可以并列存在,但这并不是百家争鸣说明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故D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道家的,故C项错误。点睛:材料“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五经十四博士”是解题的关键。13.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西欧社会的转型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 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5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利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

15、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A、C、D三项与题干不符。1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作者认为宋明理学背离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传统,故选A;顾炎武批评王阳明非儒学正宗,但不并不表明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排除C;BD不符合王阳明的思想构成,排除。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15.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A. 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B. 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C. 自由平等等级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