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70248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传媒应对媒介融合的策略编者按: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2011年10月2728日在南京召开。为了配合此次研讨会,本期对外传播围绕研讨会主题“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选择了部分论文予以刊登。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做了删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发展不容忽视的趋势,将给传媒业带来系列巨大变革。我国传媒应该抓住有利契机,采取切实措施,紧跟媒介融合的步伐,更好地迎接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意味着媒介之间将开展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然而,

2、传统媒体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发挥过很积极的作用,却远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在现行媒体格局的情况下,媒介融合需要的多媒体平台往往搭建不起来,至多成为报纸加网络或电视加网络的简单模式,这就抑制了我国新闻媒介融合向纵深化和多样化的尝试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媒介产业是在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化经营,因此,我国媒介融合形成的媒体集团,是行政力量推动和主导的,而不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媒体目前依然存在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实力分散、竞争无序等问题,存在部门、行业利益以及地方利益的障碍,我国媒介融合这种行政联姻的方式,并不能够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够

3、有效地形成传媒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当前,我国媒体已进入体制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推动其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2009年,重点媒体已经开始按照中央要求,整合功能重复、力量分散的媒体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形成优势集中、功能互补的广播电视传播格局,实现集约化、科学化运营,推进内设机构和职能的改革调整,形成主业突出、结构优化、职能明确、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建立怏捷高效的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输发布的组织架构,优化新闻信息产品生产流程,优化传播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主导新闻信息市场格局

4、的主要媒介,正由传统媒介向传媒集团转移,传媒集团在实施舆论总体战略与市场力量的双重推动下即将出现。一体化利用多种传播手段,以细分了的市场需求为核心进行资源重组、结构重组,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产品线或产品群(如频道、产品线、报纸)等,将成为传媒集团的共同选择。应当看到,今后主导中国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而是传媒集团。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传媒集团从总体上影响新闻信息市场格局。正因如此,中央在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要争取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构建覆盖广泛、信息丰富、技术先进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

5、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因此,国际传播媒体不能走分散用兵、撒网式发展的路子,应当发挥体制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和主要精力,打造国际传播旗舰,通过一个或几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媒体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以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随着媒介融合程度的加深,一些学者提出“全媒体”概念,全媒体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媒体等多种形式,集合图、文、声、光、电等,全方位进行信息传播。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意味着传播渠道、内容、接收终端等全方位的融合。全媒体要求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意味着媒介融合逐渐从业务操作层面走向组织结构层面。传媒业务流程的再造

6、,要求媒介组织结构做出相应调整。“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再造,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顾客的变化,谋求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有更高的效率,节约更多的成本,使产品或服务更能取得顾客的认可。因此,在加快推进媒介融合过程中,要着力搭建全媒体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平台实现新闻资源在不同媒介间的共享、整合,实现新闻资源价值最大化。同时,根据受众市场细分的需要、全媒体数字化平台的要求,对其所属媒体进行优化、重组,根据其定位和传播方式进行调整,在组织层面给予保障。此外,集团内部各媒体编辑部,也要根据全媒体数字化平台的任务和要求,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国内媒体数字化转型探索中,一些先行

7、者在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同时,对集团内媒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好地适应了全媒体传播的渠道分布和市场占有。综观我国主流国际传播媒体,都已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的转变,综合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开展国际传播。适应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树立战略眼光,培养适合传媒业未来发展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成为传媒的重中之重。关于复合型人才,有学者认为,“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立体性,即既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二是高能性,即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一人抵几人用;三是多面性,即新闻与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一专多能。近几年流行的“全能记者”、“背囊记者”都是媒体急

8、需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全能”不只是懂得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不同形态的传播特点与理念,包括知识面的复合。这些思路较为贴近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实。我国媒体对全媒体型新闻人才的关注和需求,正在不断增强,这从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纷纷改制并和新媒体“联姻”,以及为记者改换技术装备,增添新的“武器”如摄像机、3G手机等,就可以得到证明。一些走在改革前沿的媒体,已经成立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将辖下所有媒体的记者聚集在同一个新闻采集平台上。他们不仅要做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字报道和图片摄影,还要同时为报社的网站、手机报、电子显示屏等提供多种媒体形态的新闻。新华社提出“全媒体业态”的目标后,也要求各分社记者同时采集

9、文字、图片和音视频新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掌握了多媒体采制和传播的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从“单媒体型”转向“全媒体型”,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加快培养和打造全媒体、复合型记者的步伐,尽快造就一支既有单兵作战能力,又能在大型采访报道中集团作战的记者队伍,使其熟悉各种媒体形式采访报道,熟悉各种媒介外在表现形式,对于一个新闻事件,能够调配人力、资源,确保采制过程各环节配合紧密,环环相扣。媒体的各驻外机构之间应加强协作,在重大国际报道中实现采编力量、新闻信息、传输渠道、技术设备等的资源共享。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高新闻信息采集效率,提高人才适应性,新闻从业者应具有全媒体工作能力。他们需要具备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以及传输设备等硬件的操作技术,更需要了解所有传播媒介的传播规律与特点,形成跨媒体新闻思想与多媒体操作能力。全媒体新闻人才拥有的,不仅是硬件操作能力,更是全媒体的内容采写与创造能力,全面丰富的媒体知识与传播理论基础,让全媒体新闻人才更具有可塑性与创造性,成为媒介融合时代炙手可热的争夺焦点。责编:吴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