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测2.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9989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拟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拟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测2.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测试卷2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

2、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节选自陆游的书巢记 【注】杪(mio):树梢的细枝。觌(d):相见。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民之病水者。 病:生

3、病 B.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 侪:同辈、同类人 C.信乎其似巢也。 信:确实 的确 D.或枕藉于床。 枕藉:一个个挨在一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尧民之病水者 / 巢之袭人者 B.是为避害之巢 / 则又为狂士之巢 C.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 D.名其室曰书巢 / 信乎其似巢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陆游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 ) 乃引客就观之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名其室曰书巢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天下之事,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 0分)

4、 四(23分)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 译文:_ 信乎其似巢也。 译文:_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王昌龄的“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反说”。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反说”的理解。 答: (2)为什么说本诗的关键是“同”字? 答: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山不厌高,_。周公吐哺,_。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 (3) 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5、4)人固有一死, _,_,用之所趋异也。 (5)君子坦荡荡 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墙 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 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 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一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融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

6、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天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高高的、红红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见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

7、天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眼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然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地区。墙越来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是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

8、,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从这里,你就能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此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因素。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罪大恶极的举动

9、,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 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

10、,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选自梅苑作品选) 文章标题是“墙”,落笔却从“小径”写起。为什么这样写?(4分) 文章所写的 “墙”有两种,是哪两种?对这两种墙,分别抱什么态度?试加以概括说明。(8分) 文章第四自然段有两处给“墙”用了相同的四个修饰语,但语序不同,说说为什么这样处理?(6分) 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沟通人类的同感,去除人类的隔膜的作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墙是这样的作品吗?请

11、简要分析一下。(4分) 六、(分) 20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6分) 中国文化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比方说:有“忍一时风平浪静”,又有“是可忍孰不可忍”;有_ ,又_有 _ ;有 _ 又有 _ 很难说谁对谁错,应该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切不可走极端。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科技奥运”下定义。(6分) (1)科技奥运是使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 (2)科技奥运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 (3)科技奥运就是指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 “科技奥运”是 22春节到了请给你的同学或朋友发一条手机短信,注意要有文采,幽默风趣,亲切友好。(3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细细体味这句话,确实如此,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然入眠。因为,有些事情,也许不为人所知,但躲不过良心的审视,尤其当午夜梦醒时,也是良心靠灵魂最近的时刻,此时怎样才能安然入眠?你是否认为这时拥有一个“温柔的枕头”很重要? 请以“良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