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学案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9818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3.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学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3.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学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3.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学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3.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学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3.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导学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2、了解权利法案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预学单】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研学单】活动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

2、应是自由的。权利法案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材料三: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后选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权

3、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权力和议会制度演变的趋势?【史论共享】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虚君制)、内阁对议会负责,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膨胀,选举权不断扩大。这些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英国国王虽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活动二:阅读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上图简要阐述英国内阁如何产生的?内阁与议会分别掌握什么权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英国国王地位如何?英国的权力中心在哪?【续学

4、单】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立法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 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选举权逐渐扩大;【检测反馈】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了哪一阶层参与政权的愿望?A工业资产阶级 B新贵族 C妇女 D工业无产阶级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3、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

5、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4、“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光荣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1832年议会改革5、某书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A中华民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课外探究】:17世纪中英制度对比(1)正当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候,中国处在什么历史时期?采用什么政治体制?(2)不同的政体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