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莘高中物理 12题系列一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9446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莘高中物理 12题系列一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莘高中物理 12题系列一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莘高中物理 12题系列一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莘高中物理 12题系列一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莘高中物理 12题系列一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高考物理12题系列一受力分析莘县实验高中高三复习学案2一、山东省新课标5年高考真题 1.(07)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A2 B3 C4 D5 2.(08山东)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0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2m30ABFA等于零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于为,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第一题图 第二题图3. (09山东)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2、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 CD 4、(10山东)如图所示,质量分虽为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在空中),力F与水平方向成角。则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正确的是 ( )A BC D5、(11山东)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b所受摩擦力,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大小不变 B.方向改变C.仍然为零 D.方向向右二、规律方法总结【题目由前三年的单选到

3、近两年的双选,预计2012仍然是研究对象多物体,双选】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P例1Q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三、热点点击热点一:弄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例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

4、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0; B. 1mgcos; C. 2mgcos; D. (1+2)mgcos;制作:王银龙热点二:弄清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区别和联系。当系统有多个物体时,选取研究对象一般先整体考虑,若不能解答问题时,再隔离考虑。例2例2、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警示易错试题警示1::注意“死节”和“活节”问题。例3、如图所示,长为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

5、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A、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问:绳中的张力T为多少? 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如何变化?A例3B例4、如图所示,AO、BO和CO三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O为结点,O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悬挂物质量为m。 OBAC例4求OA、OB、OC三根绳子拉力的大小 。 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当堂训练】6、如图1-21所示长木板L的一端固定在铰链上,木块放在木板上,开始木板成水平位置当木板向下转动,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摩擦力 的大小随角变化最有可能的是图1-22中 ( )7如

6、图1-28所示,一辆汽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通过定滑轮将重物A缓慢吊起,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关于绳子的拉力FT、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N和汽车受到的摩擦力Ff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FT不变,FN不变,Ff逐渐增大BFT不变,FN逐渐增大,Ff逐渐增大CFT逐渐增大,FN不变,Ff逐渐增大DFT逐渐减小,FN逐渐增大,Ff逐渐增大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C当F 时,木板便会开始运

7、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9PQ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A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 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10.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均匀光滑小球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且小球的半径r满足2r R,则以下关于A、B、C、D四点的弹力大小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BD点的弹力等于A点的弹力(指大小)CB点的弹力恒等于一个小球重力

8、的2倍DC点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的重力11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g(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g(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g(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g【滚动练习】12.利用如下图装置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30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依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

9、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记录数据组123456钩码总质量(g)0306090120150弹簧总长(cm)6.007.118.209.3110.4011.52(1)在右边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5 6 7 8 9 10 11 12x/cmF/N1.61.20.80.4O1.41.00.60.2(2)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甲1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0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0B和0C为细绳图乙是在自纸上 根据实

10、验结果画出的图 乙(1)图乙中的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选填“变”或“不变”)(3)在实验中,若测某一分力时,弹簧秤的外壳与接触面发生了摩擦,这种操作,对实验结果 影响(填“有”或“无”)第15题图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有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其中S1=7.05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cm,则

11、A点处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制作:王银龙山东高考物理12题系列一受力分析莘县实验高中高三复习学案2制作:王银龙1.C 易 2.A 3. 答案:A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或三角形定则解析: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定则可得,所以A正确。提示: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正交分解列式求解也可。4、AC5、AD解析: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弹簧对木块b作用力方向向左,b所受摩擦力Ffb方向向右;由于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所受摩擦力Ffa0,不变,选项AD正确。【例1】C 分析与解

12、:当物体P和Q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其加速度为:a=gsin-2gcos.因为P和Q相对静止,所以P和Q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能用公式求解。对物体P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f=ma所以求得:f=2mgcos.即C选项正确。【例2】C分析与解:此题用“整体法”分析因为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把物块和劈块看作是一个整体,由于劈块对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故没有摩擦力存在(试讨论当物块加速下滑和加速上滑时地面与劈块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例3】分析与解:例19中因为是在绳中挂一个轻质挂钩,所以整个绳子处处张力相同。而在例20中,OA、OB、OC分别为三根不同的绳所以三根绳子的张力是不相同的。不少同学不注意到这一本质的区别而无法正确解答例3、例4。对于例3分析轻质挂钩的受力如图35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T1、T2合力与G等大反向,且T1=T2, 所以 图35 T3=G T1 T2 T1sin+T2sin=T3=G 即T1=T2= ,而 AO.cos+BO.cos= CD,所以 cos=0.8 sin=0.6,T1=T2=10N 图36T1T2GG同样分析可知: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均保持不变。而对于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