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9334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营销理论探讨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四种模式:学生自行寻找培养单位(实习单位)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模式、校办企业参与培养大学生模式、高校为企业提供订单人才培养服务模式。 /1/view-12298757.htm关键词:校企联合 培养模式 社会营销2014年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2、。” 由此可见,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校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生的有效途径。一、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双赢、服务、产学结合基础上,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实现基地、教学、培训、科研、就业一体化,促使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带动招生与就业良性循环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就是要按照人才市场需求,高校与企业联手,吸引企业深度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贴近,科研联合攻关,通过创新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在校期间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3、,最终达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提高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企业获得所需人力资源的共赢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二、现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校企联合层次浅更多普通本科高校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仅仅停留在学校寻找合作企业,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层次上,校企联合培养没能实现从大学生培养目标、学校专业设置、开发课程到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与评价等全面合作。2.企业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校企合作中,一般而言,企业基于节约劳动力成本的经营思路选择与某些高校“联合”,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多,更多是将其用作苦劳力,不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有

4、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是让其从事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3.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老师重视理论学习,但是对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不是完全清楚,缺乏“双师型”的教师,这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僵化甚至过时、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生到企业实习时令企业觉得实习生“不好用”。4.企业缺乏合作动力首先,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和先进技术,处于买方市场中的企业获取通用型人力资源比较便宜,通常不乐于主动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使其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另外,企业缺乏安全保障,担心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学生出现安全问题,这将为他们的经营带来困扰,因此想规避风险。三、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

5、由上可见,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目的功利化等原因导致普通高校开展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欠佳,未能实现它的设计初衷。要解开这个困局,笔者认为需要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更换经营思维方式树立社会营销的经营理念。社会营销理论以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方法为手段,以目标群体的自愿行动为准则,以改变目标群体的行为为主线,以提高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目标的营销活动。以此观之,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企业的发展以高素质的人才为基础,学生是高等院校和企业合力作用的结果,也是高等院校和企业获得共赢的关键,因此

6、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这一根本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建立以下几种不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1.学生自行寻找培养单位(实习单位)模式普通高等院校制定大四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其中可规定大四学生在所学专业范围内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单位标准、拟实习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实习注意事项、实习期间的专业网络课程安排等。大四学生根据学校对于实习单位的要求结合自身志向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并报学校审批。学校一旦审批通过学生上报的实习单位,学生将于大四一年时间内在实习单位工作。学校会定期派实习指导

7、老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调查学生实习情况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并邀请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上司完成对学生的实习考核。此种模式适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的普通本科高校。此类高校可以通过学生自行选择的实习单位甄别优质合作单位,为开展大规模的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奠定基础。2.高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模式高等学校通过分析历年毕业生就业信息,结合专业特点筛选符合实训教学要求的企业,与拟定的企业沟通建立实训基地相关事宜,并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学生根据教学实践课程要求在一段时间内(通常3-6个月)参加实训基地的特定项目培训。通常来讲,学校要为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另外,学校会派实习老师在实习基地跟

8、训或挂职锻炼,即能管理学生,又能提升实习老师的专业素质,帮助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型。此种模式适合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例如,数控机床专业等。学校通过此模式可使学生的实操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提升,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此模式成功与否有赖于企业对于实习基地建设的支持情况。3.校办企业参与培养大学生模式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出于创收或科研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校办企业,这也为学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校办企业通常依托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立,它们也需要实习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出现在顾客面前,实习学生可以成为他们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降低其人力资源成本。因为校办企业与高等院校关系密切

9、,所以实习学生也可以在校办企业内获得更多且全面的实习机会和培训机会,因此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此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等学校拥有良性运营的校办企业。例如,五星级酒店、知名软件公司等。4.高校为企业提供订单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企业因为业务扩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补充到工作岗位,它自己没有能力或是不想对大规模“潜在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它将此项培训工作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交由高等院校负责。高等院校根据企业业务需要设置大学生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开发课程,由高等学校的老师与企业培训师共同完成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一般是“3+1”模式,即学生一至三年在学校依照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的教学大纲上课,第四

10、年去企业实习,学生实习合格后转为企业正式员工。该模式是高层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它能很好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目标。此模式的实现有赖于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无缝连接式”的培养合作关系。总而言之,普通高等学校应该具有社会营销理念,着眼于市场需要,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模式。参考文献:1蔡静.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研究对部分试点高校网络调研综述J.高等教育管理,2012(1).2董永茂.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9(6).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4胡金林.校企联合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模式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7(2).5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6姜进.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培养金融人才的新模式J.浙江金融,2005(3).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3年度院级一般项目“社会营销视域下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析”(2013yjyb0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