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2869321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字词,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勾划词句,理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通过朗读、赏析、合作、探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2.口述: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

2、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提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明确: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2.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写的?明确: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顺序。3. 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表格。三、合作探究1.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路窄石硬

3、、寒气逼人。粮食奇缺、肚子饥饿。敌人追击、枪声密集。)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第二课时一、精彩段落赏析(一)夜晚翻山的部分(从“满天都是星光”到“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1.“奇观”奇在哪里?“奇观”在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

4、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了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蕴含了作者对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颂扬。2.注意文段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对红军的语言和笑声的描写,渲染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几个自问自答突出人物犯愁的心理,从侧面表现出在山上露营的艰苦。(2) 夜晚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3.作者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

5、定、坦然的襟怀。4.“半夜里还是睡不着。”作者是怎样把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生动感人的?找出关键词语来体会。“浑身打着战”、“把身子蜷起来”。“战”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5.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天上闪烁的星星包围得像一口井。”运用比喻,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生动的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

6、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必胜的信念。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波涛在澎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比喻、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7.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

7、见(“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清得透底”),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8.小结:如何赏析写景片段?概括内容,弄清描写了哪些景,分析是如何写景的,理解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常见写景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叙、多视角写景、运用修辞、调动多种感官、句式多变。二、练一练1.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