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第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2.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67839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江门第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江门第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江门第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江门第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江门第二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 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47年7月,美国政策研究室主任乔治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一旦加以信仰,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取消。但是,西方可以把它遏制在已经着了迷的国家领土之内。”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 发表“铁幕”演说B. 推行马歇尔计划C. 炮制杜鲁门主义D. 建立北约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铁幕演说是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

2、美国时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排除A。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反苏、的国情咨文,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时间不对,排除C。北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军事组织,排除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一方面为了防止欧洲国家因经济危机发生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欧洲,推行的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2.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

3、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 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 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答案】D【解析】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以英国为中心,是建立在二战之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削弱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希望重振英国以及欧洲的雄风,故选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于1955年,故A不符合史实;英国外交政策在二战之后首先是关注自身地位的提高而不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故B不符合史实;欧共体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故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C。3.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

4、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 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B. 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 由反对霸权主义谋求经济发展D. 主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可知不结盟运动倡导建立政治经济发展新秩序,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以及主

5、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主要强调不结盟和经济发展,排除AD。题干没有提及反对霸权主义,结合所学知识,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丰富,既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又谋求经济发展,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4.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 第三世界开始崛起C. 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D. 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材料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A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开始崛起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当

6、今世界局势的特点是总体上和平,局部动荡,排除C项。答案为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多极化趋势5.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A. 农业走向衰退B. 外来作物引进C. 作物历经选择D. 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记载,不能说明农业走向衰退,事实上,古代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故A项错误;农作物品种由多到少,与引进外来作物品种无关,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表明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农作物的品种历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故C项正确

7、;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中期,D项在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6.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A. 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 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 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田庄是中国封建经济中的一个类型,田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非商业生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手工业生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的交换是不频繁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经济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经济是封闭的经济,田庄是封建经济的

8、缩影,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田庄7.太平御览载:杨(贵)妃宠爱特甚。宫中主贵妃刺绣者七百人,扬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人目。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宫中刺绣属于官营手工业扬州和益州丝织业发达唐代的丝织业代表古代最高水平唐代贵族生活攀比之风盛行。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宫中刺绣者”可知这属于官营手工业,正确;由材料“扬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人目”,可见扬州和益州的丝织业发达,正确;材料虽然是以唐朝为例,但不能体现唐代的丝织业水平最高,的表述以偏盖全,错误有误;在材料中未体现,有误。综合以上分析,A项正确

9、。8.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它反映了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 统治阶级的重视C. 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D. 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商业活动逐渐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

10、两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京梦华录属于宋代,这反映了两宋时期的夜市普遍出现,故C正确。两汉时期,没有夜市,故A排除。隋唐时期夜市不够普遍,故B排除。明清时期不是夜市普遍出现开始的时间,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10.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经济繁荣B.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 闭关锁国政策D. 资本主义萌

11、芽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明清时期,人们置办产业,首先是土地,然后才是其他。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投资土地回报大且无风险,资金流向土地的结果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B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是特别繁荣,故A排除;闭关锁国是其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排除;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涉及雇佣关系,题干中没有提到,故D排除。【点睛】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11.1

12、492-1595年,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一现象A. 加快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B. 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C. 导致欧洲国家掀起价格革命D. 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结合所学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的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即引起价格革命,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掠夺的大量黄金和白银没有

13、转化为本国资本,西班牙从拉美运回的黄金白银通过贸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国,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西班牙却因工农业竞争力低而日趋衰落,没有为本国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AB;材料信息与“三角贸易”无关,排除。12.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A. 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B. 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C. 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D. 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

14、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说明英国诗人鼓励英国年青人进行殖民扩张,故A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题意主旨不符, B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作者主张进行殖民扩张行为同时还积极强调传播欧洲文化。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1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A. 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 其中奴隶贸易是三角贸易的核心C. 导致美洲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殆尽D.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答案】D【解析】【详解】注意题干角度“文明史观”,文明史观的核心史学观点就是世界文明如何由孤立走向整体的过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有

15、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故D排除;A项不属于文明史观的角度,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奴隶贸易属于殖民主义的罪恶,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印第安人被屠杀殆尽属于殖民主义的罪恶,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14.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A.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B.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C. 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答案】C【解析】机器的发明使工厂大量出现,导致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C正确;ABD与城市的形成无关,排除。15.“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依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