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7013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七校静海一中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高二历史期中联考 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二历史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

2、】C【解析】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2.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 主张以人为本B. 强调君民共治C. 强调贤人治国D. 提倡礼法并用【答案】B【解析】“民惟邦本”“民为贵,君为轻”“君

3、舟民水”都是从君民共治角度治理国家,B正确;A、C和D均不是材料三者共同点,排除。3.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二者主张共同点是A. 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B. 运用礼法惩戒人性之恶C. 主张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D. 主张提高道德的自律性【答案】C【解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都是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生发而成,即通过教化引导人们向善,故选C;A是孟子的思想,排除;B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是孔子的观点,排除。4.“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

4、”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

5、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的复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以此来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符合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表明当时的士人借助文学运动来复兴儒学的目的,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骈文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C项排除;程朱理学是宋代以后出现,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B。6.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6、,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行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变化为下列那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 墨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大一统思想 D. 法家学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黄老思想,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为董仲舒的新儒学实施创造了条件,故选C。墨家学说是战国时期,道家学说是在西汉初年,法家学说是在战国和秦朝时期实施,故排除ABD。7.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

7、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A. 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 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D. 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答案】C【解析】南宋儒学家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改革期望振兴南宋,说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仍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是探讨儒学的功用,故B项错误;材料是借助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来救世,故D项错误。8.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

8、于儒家思想中的A. 理学思想B. “天人感应”学说C. “仁政”学说D. 经世致用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故A项正确。 “天人感应”学说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B项错误。“仁政”学说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经世致用”是强调研究学问与现实相结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9.朱熹曰:“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

9、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可知朱熹的治学思想()A. 强调追求“科名爵禄” B. 倡导为专制统治服务C. 主张实践“知行合一” D. 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可知朱熹认为治学的目标首先是完善自我,再为家、国、天下做出一番成就,即成就理想人生,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表明朱熹不赞成学生为功名所累,故A项排除;“知行合一”是王阳明

10、的主张,故C项排除;虽然题干中有“治国”,但 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10.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

11、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11.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 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B.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 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 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强调个人真心,否定权威体现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D项正确。“夫童心者,真心也”,强调个人真心,否定

12、权威,跟传统儒家思想无关,A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要指发展工商业或者民主权利等,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李贽的思想没有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C项错误。12.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 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 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 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 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执行和司法学说以及洛克的行政司法分立分别对中西政治制度发展产生

13、了深远影响,不同程度地为后世所借鉴,D项正确。洛克的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立学说旨在限制国家权力的某一端恶性膨胀,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A项错误。唐代对相权进行程序分工,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分权是为集权,B项错误。权力制约和平衡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中的重要内容,唐朝缺乏相应理论和制度,C项错误。13.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

14、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人文主义、开辟新航路、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等,“没有教会”意在反对教会的神学迷信,“没有国王”意在反对国王的专制,所以本题意在强调“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14.赵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上网搜索“中医药”。下列信息正确的是A. 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B. 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C.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D. 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答案】D【解析】中医是中

15、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A错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错误;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C错误。本题选择D符合题意。点睛:中国古代医学,又称中医,自古远的夏商开始问世,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神州大地灿烂古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15.柏拉图设想出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的社会是A. 人人平等B. 人民主权C. 各守其职D. 礼制文明【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城邦的三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故答案选C。根据“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可以排除A;人民主权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提出的,排除B;礼制文明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的主要思想,排除D。16.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