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6740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通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南通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南通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南通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通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情况调研测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2016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三)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2.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

2、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 顺应了时代变迁的要求C.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 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3. 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A. 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 B. 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C. 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D. “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4

3、. 右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 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 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5.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

4、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C.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7. “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A. 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C. 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D. 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

5、土地革命8. 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A. 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B. 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C. 粉碎了日军迅速的计划D. 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9. 右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 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B. 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C.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

6、生产积极性D. 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0.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11. 右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

7、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 “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C. 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D. 市场机制逐步成长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12.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他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A. 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B. 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C. 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D. 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1

8、3. 州独立的原则在组建美国参议院方面取胜,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国家主权学说则在组建众议院方面占上风。如纽约州只有两名参议员,但有40名众议员;而特拉华州有两名参议员,但只有一名众议员。该政治现象()A. 是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相调和的产物B. 反映出当时美国各州相互制约和平衡C. 说明联邦政府结构体现三权分立原则D. 表明美国国会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14. 右图为欧洲人口密度示意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工业化对欧洲人口增长存在一定影响。据图文信息推断,下列年代与右图示意所处时期最为接近的是()A. 1765年B. 1840年C. 1870年D. 1914年15.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

9、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电力技术发展所需条件是逐步形成的C. 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 政府开始有组织地将科技转为生产力16. 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 促进了农业迅速恢复和

10、持续发展 B. 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C. 直接导致苏俄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D. 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17. 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 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C. 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 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18. 下表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单位:亿美元)。

11、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01954195519591960196419651969年平均1725(不含1957年)2834A. 黄金不断外流,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B. 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胀”现象C. 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D. 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19.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A. 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遭到西欧抵制C. “

12、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 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20. “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下列作品中属于文中所述美术流派的是()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21. “郡县治,则天下安”,自秦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县治。古代县治的实践与思考至今仍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3、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材料二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

14、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明隆庆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重访,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结果重划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5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赞同的地方基层治理举措,分析其政治意图。(3分)政区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个重要侧面。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古代政区分等标准

15、的变化。根据材料三,简述政区分等的重要作用。(3分)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