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高台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考试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6665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张掖高台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张掖高台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张掖高台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张掖高台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张掖高台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六次模拟考试 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当时A. 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B. 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C. 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D. 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答案】B【解析】【详解】宋朝进行宫廷雅乐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但复原古乐的改革均收效甚微,因此理学家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雅乐纳入理学范畴,对音乐进行理学化

2、的解释,故选B。材料中关于雅乐改革的主张没有体现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差异,不能表明理学和心学的竞争加剧,故排除A项。雅乐新的思想资源理学思想主张直接回归儒家原典,是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因而其传统思想资源并未被摒弃,故排除C项。不论朝廷的雅乐改革,还是理学家关于雅乐的主张,其目的都在于发挥雅乐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故排除D项。2.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 孙

3、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 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 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星”代表汉人居住的18个行省,是因为晚清时期的革命家对革命有“上下两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复清朝的全部领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复中原十八个汉族人省份的主权,把满蒙疆藏“出卖”给列强,以换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但最后选取了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故D选项正确;武昌起义时期中国还没有恢复国家主权的完整,故A选项说法有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旗帜由“十八星旗”到“五色旗”,体现了革命党

4、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无法体现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问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五色旗”体现民族平等、团结,但无法体现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3.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基本原理。这A. 直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秘密B. 明确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作用C.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D.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这是马克思

5、、恩格斯在1845-1846年对唯物史观的论述,这对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C项正确;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秘密的是19世纪60年代出版的资本论,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A项错误;B项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尚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因此D项错误。4.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

6、会风气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女子参加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会等团体”可知,辛亥革命后,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说明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女性权利保护,A项错误。依据所学,在近代中国男女平等的说法不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项。5.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A.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B.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D.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据

7、所学可知中国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是二十世纪70年代,A项错误;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项错误;1964年中法建交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但不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C项错误;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加紧控制西欧,为对抗美苏,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新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6.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

8、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B.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大,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选项错误。7.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

9、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为他们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加剧,不利

10、于自耕农的发展,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租佃制,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与否无关,故B选项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但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无法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故C选项错误。8.下表为1930年代中期河南省部分城镇地价一览表(单位:元/亩)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的郑州A. 商业中心成为城市核心B. 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庞大C. 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开封D. 依然为典型的传统城市【答案】A【解析】【详解】仔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并分析数据可知,商业中心地区的地价高于其他用地,表明商业中心在城市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故答案为A项。BC项,由地价对比可

11、知,作为县城的郑州,其经济发展情况高于一般县城,但城市人口数和经济发展水平比不上省会开封,排除;D项,郑州的经济发展较好,说明其地理交通条件优越,且向近代经济转型,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9.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A

12、.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可知,嘉庆、道光皇帝都认为小说影响了民风,导致社会上违法乱纪现象增多,说明小说在社会影响力增加,故B正确;理学一直是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故A错误;材料只体现小说影响民风,并未体现社会混乱,故C错误;材料表达的是清代查禁小说的原因是影响民风,未体现文化专制阻碍小说发展,故D错误。10.“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

13、,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 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 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C. 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D. 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力图运用经济手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排除A;材料表明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改革计划经济体制,BC项“深刻改变了”“根本上突破了”表述不准确,排除。1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

14、据此可以推知A. 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B. 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C. 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 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图表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而导致的。故答案为B项。A项,“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的说法与材料图表中19651975年间,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苏联的现象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固然对工业产值增速会产生影响,但不是两国经济此长彼消的主要原因,经济政策才是影响

15、经济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这表明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失灵,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既有政治家、司法官员、在法律研究领域著书立说的律学家,还有经学家。两汉律家辈出,研究律学之风盛行。西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爱好法律并具有极高的法律素养。魏晋时期,律学地位和经学同等重要,成为并立的学府,官府设立“律博士”,开创了律学专门学府的先例。经过之前近七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律学发展到唐代已经完全成熟,唐律疏议就是由唐代一批对法律有研究的社会精英,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编纂。隋唐时期,中国律学著作为日本学者所广泛引用,在日本保留至今的法律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唐代民间律家的活动印记。宋朝时,不仅各代皇帝精通法律、重视法律,士大夫阶层也都是具有极高法律素养之人。明清时期,统治者不仅要求对国家法典大明律和大清律例进行全民讲读,也对私家注律更加重视,律学著作的种类达到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