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洲中学理科基础周测练一、9、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6655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洲中学理科基础周测练一、9、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凤洲中学理科基础周测练一、9、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凤洲中学理科基础周测练一、9、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凤洲中学理科基础周测练一、9、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洲中学理科基础周测练一、9、4.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9年凤洲中学高三周测练(一)2008、9、4理 科 基 础本试卷共75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将减小 B加速度增大,速度也将增大 C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在某段时间内位移可能为零2关于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一地方的重力加速度相同B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C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D重力加速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3一个物体在某一行星的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不计一切阻力,经s后下落m,再经s物体仍在下落,这时距离起点为 A50

2、m B100m C80m D75m 4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 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C下落1秒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5甲乙两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经3秒停止,共前进36m;乙经1.5s停止,则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9m B18m C36m D27m6一个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为 A0.5m B1m C5m D5.5m 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

3、、v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M、N间距为 过M、N中点时速度为 从M到N用时 M、N两点间平均速度为A. B. C. D. 8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起飞速度是50m/s,若该飞机滑行100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速度为 A. 30m/s B. 40m/s C. 20m/s D. 10m/scbaV0 ta tb tc t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0t b 段火箭是上升的,t b t c 段火箭是下落的B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Ct c 时刻火箭回到

4、地面D0 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t b段10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那么刹车经过6 s的位移为A.40 m B.30 m C.10 m D.90m 1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的速度为V2,则下列关于V1和V2的关系说法中错误的是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2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

5、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A. 6.0 m B. 3.6 m C. 1.2 m D. 10.8 m13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了全程的另一半后刚好停止,则汽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V/3 B. V/2 C. 2V/3 D.V14可以断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物体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B物体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相等C物体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D物体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不相等15在某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E

6、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和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瞬间小车的速度vC分别是Aa0.7m/s2,vC1.75m/sBa1.05m/s2,vC1.75m/sCa3.5m/s2,vC1.225m/sDa3.5m/s2,vC3.15m/s16下图中表示物体作单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17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沿斜面匀加速滑下,当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它到L/2处的速度是A. B. C. D.18某次精彩的足球比赛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下列比赛场面中,符合实际运动规律的是A某队守门员踢出球门球,使足球沿一条直线直接飞

7、进90m远的对方球门B在与球门同一条水平直线的发角球处踢出足球,是不可能直接飞进球门的C一个擅长踢任意球的运动员,在禁区外开出任意球,使足球划过一道弧线直接飞入对方球门的左上角D一位身高2m的运动员,在离球门25m处接到队友的高传中球,用头顶球射门,足球沿一条直线飞入右上角19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设计合成可与最好的酶相媲美的人工仿生催化剂B合成像肌肉等生理体系一样具有刺激响应性的仿生材料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D用粮食发酵制取乙醇20通过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的观察,不能分析得出的结论是A熔点低 B密度小 C硬度小 D化

8、学性质活泼21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采取的方法是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2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23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分类组合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COSO2DKOHHNO3CaCO3CaOSO324下列化学式及结构式,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ACH3N: BCH4S:CCH2SeO: DCH4Si:25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重水含有NA个D2O B1g氢气含有NA个氢分子 C2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L水含有NA个H2O分子2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数之比等于2:3 B原子数之比等于2:3C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 D质子数之比等于7:1127化学上将质量数相同而原子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量素,如40K和40Ca。下列关于40K和40C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40K和40Ca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40K和40Ca2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40K和40Ca互为同位素D. 40K的原子半径小于40Ca的原子半径28科学家根据

10、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属于第七周期A族, 称为类铅元素.下面关于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预测正确的是A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其常见价态为+2、+3、+4C它的金属性比铅强D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29.元素Y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或元素X失去2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正确的化学式是A.Y3X2 B.X2Y3 C.X3Y2 D.Y2X330下列事实中,不能用于判断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是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每摩尔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个数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

11、换出氢气的难易31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Cu2+Cu BFe2+Fe3+ CSO2H2SO4 DHCOCO232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 K+、Ca2+、HCO3-、C1- CH+、K+、I-、NO3- D H+ 、Na+ 、Cl- 、CO32-33从海水中提取溴主要反应2Br -+ Cl 2 Br2 + 2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34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

12、+Cl2=2FeCl3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 、Cl-和I-离子,要氧化除去其中的I-离子而仅剩余Fe2+和Cl-离子,加入的试剂最好是 ACl2 BKMnO4 CFeCl3 DHCl放电充电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3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Zn2e +2OH= Zn(OH)2B放电时K2FeO4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还原D高铁电池必须使用酸性电解质溶液36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