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选修3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6125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选修3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选修3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选修3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选修3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4.4两极格局的结束教案选修3 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4 两极格局的结束 教案【教学建议】重点:80年代的美苏关系;如何认识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难点 :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影响极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突破方法:1可用列表的方式,从时期、特点、大事等方面对美苏争霸的过程进行总结。2结合美苏两国与我国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实际,理解美苏争霸攻守态势的变化。3结合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有关事例,理解冷战思维的影响。【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是什么?如何认识导致

2、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原因?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最后一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学案导学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八十年代初,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更多地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2)提出:里根执政之初,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3)实施:军事上:美国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加强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意识形态上: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2、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1)背景:

3、20世纪80年代,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改革。(2)内容: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3、美苏的缓和:(1)1987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双方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即“中导条约”。(2)19851988年,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问题探究】阅读下列图片文字:右图为1983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封面文章内容即为有关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的争论。请思考: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美国这

4、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争霸的态势有何影响?此时的苏联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2)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3)苏联提出“新思维”外交,主要表现在大量裁减军备和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二、冷战的结束1东欧巨变:(1)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西方国家对东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概况: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德国重新统一,成为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2)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

5、签署。影响: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持续四十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问题探究】阅读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请思考:(1)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2)从东欧剧变

6、、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答案:(1)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对人类社会: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2、对国际局势:不利方面: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有利方面:在美苏关系中,美苏谁也不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两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产生的矛盾,缓和就成了它们相互制约与达成协议的可行方法,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

7、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美苏两国签订的 “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中导条约”成为战略稳定的基础,也是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3、对人类环境: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4、冷战思维的继续发展:目前,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问题探究】思考讨论:两极格局解体后遗留了哪些问题和潜在危机?答案:(1)冷战思维依然影响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故而使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获得真正良好的、稳定的国际环境。(2)原被美苏矛盾掩盖的各种矛盾也随着滋长,如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组织等,成为威胁和平的潜在因素。(3)随着苏联一极的崩塌,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

8、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因而它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指手画脚和恃强凌弱,都会对国际局势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引发战争的潜在威胁。小结:从八十年代,美国的全球战略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以实力求和平”,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它提出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战略。苏联由于与美国的全球争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到了80年代初,苏联已丧失了对外扩张的猛烈势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了所谓“新思维”,得到了美国的响应。双方局势开始走向缓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威胁,冷战思维仍

9、然影响着当今的国际社会。知识网络:美国“以实力求和平”苏联“新思维”美苏签订“中导条约”苏联、东欧改革美国“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重难点释疑:对美苏争霸的全面认识(1)特点:形态领域和社会制度方面的竞争,双方都想消灭对方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这也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体现。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当时的美国经济一度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使美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的损失,然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而苏联的经济在战后也迅速发展。冷战也是军备竞赛方面的竞争,体现双方科技实力的较量,而苏联的落败也证明了其在经济与科技上比美国的落后。(2)实质: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及美

10、国要称霸世界,是大国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强权政治的体现。两国之间的争夺再次使世界受到了战争的威胁,同时也使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3)影响:对美国:美国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美国势力范围之内,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不足。对苏联:苏联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使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国际影响大大增强;但另一方面,也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又遭受极大挫折。对世界:一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能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1、的爆发。(4)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国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强加到别国头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权利。典例 (上海高考)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请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如果你是本

12、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实际上考查对苏联解体影响世界格局的理解。第(2)问主要回答美苏冷战的有关史实即可。第(3)问尽管具有一定开放性,但也有章可循,即要围绕美苏争霸和冷战的相关史实评价。答案:(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规律技巧】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

13、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道路上的挫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备课资料:【“星球大战计划”】1983年3月23日,里根向全国发表了题为“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演说,首次正式提出美国将进行对弹道导弹进行战略防御的研究。1985年1月4日由美国政府立项开发,正式名称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计划于1994年开始部署。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

14、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美国的许多盟国,包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国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项计划。【“和平演变”策略】 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以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曾多次采取侵略战争等暴力手段,扼杀社会主义的幼芽,均遭失败。二战后,他们把策略的重点逐渐移到“和平演变”上来。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凭借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困难和改革开放的复杂形势,加快推行“和平演变”的步伐,向东欧国家发动了“无硝烟的战争”。其策略手段有以下特点;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使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15、;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11月应美国出版商之约撰写并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在这本书中,戈尔巴乔夫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和关于国际关系的“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是他在苏联执政后的改革哲学。“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是这一哲学的核心。而“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人性化和人道主义化”,则是这一哲学的四根支柱。其中,“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福利”,是这一哲学的最高原则。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则是这一哲学衍生出来的政治纲领和社会目标模式。强调在核对抗时代,“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和平共处在今后,特别是在核时代,已经成为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把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国人民当作敌人来对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造成了思想的混乱,他主张政治上的“多元化”等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