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6088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避免历史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摘 要:课堂设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化的课堂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历史学科一贯以来被贴上“贝多芬”、“满堂灌”的标签,根据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的阶段性特点,如果不注重掌握设问的方式与技巧,历史课堂就真的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科学化的课堂设问不仅是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有力保证,也是避免教师历史课堂上演独角戏的关键因素。 /1/view-12281378.htm关键词:高一;历史;课堂设问;科学化前言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

2、、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问题”1。历史学科史料丰富,联系性强,具有一定探究性、生活性、人文性以及教育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曾经的“贝多芬”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与当今的教育理念了。针对高一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储备、情感价值观上、思维能力和心理特征上都有着阶段性的发展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发展阶段的各方面特点,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凝启思,启发和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一、 注重基础,回归教材高一年级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三年的历史课程,但是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主要让学生死背书,而对包括历史概念在内的许多基础知识是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2,导致了初中历

3、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再者,高一是高中三年学习的基石,所以教师的设问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学习基础知识与其面对纷繁的学习或教学资料,还不如先学会回归教材,巧用教材进行梯度设问,尽量 “以本为本”。依据教材既有的内容,在教师“吃透”课本后,按照课程目标以及重难点进而深化教材的内在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回归教材不仅仅回归高中教材,还需要回归初中教材,否则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不够全面。二、联系生活,培养兴趣高中普遍学业压力山大,高一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紧张生活和学习节奏难免不适和烦躁。如果历史课堂是沉闷无趣的,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久而久之教师也

4、失去教学激情。培养学习兴趣是高一学习的重要项目,如果教师能够将实际生活、时事热点等融入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设问中,不仅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联系生活进行课堂设问的方式很多,比如近年来热门的乡土教学,将乡土文化融入历史课堂;教学重难点中联系新闻、影视剧、小说、照片等等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入手设问。设问迎着“焦点”和“热点”,并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习惯,更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三、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将创新思维融入

5、课堂问题设计中,在一问一答的师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该尽量减少譬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启发性意义不大,学生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的设问。而是多问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具体操作性或思考性问题。通过总结,得出以下几个创新思维的设问方法:1、导谬设问法,教师故意设问学生容易误解的内容引起学生深思后恍然大悟,加深理解与记忆;2、比较设问法或串联设问法,教师可以设计两个不同年代的同一性质事件,如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字或图片材料设问其环境背景的区别,又如举例唐朝长安城与宋朝汴梁城的图片比较商业活动的区别是宋代打破了空间限制。培养学生对时空概念的历史联系;3、细节设问

6、法,从微观透视宏观,另辟蹊径。如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从近到远,由表及里,通过图片细节作为过渡性提问,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国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差距,帮助学生回顾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最后深入对整个洋务运动的开放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围绕有效率意义的问题链条主动探究思考,提高历史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4、创设情境法,将课本知识或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放到历史情境当中,营造一个虚拟但符合史实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四、因材施教,适时适度科学化的教学既要体现兼顾性原则,又要因材施教、适时适度。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首先高一学生是刚刚从各个初中集聚而来的

7、,历史科目学习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不一致。面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只让相对固定的优秀学生或活跃学生回答,而应该努力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提供同等学习机会。其次,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心智情感不够成熟,对历史学科的性质认识不足,对历史长河中人物事件所反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把握能力不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也要巧于设问。当然,教师要想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设问,还需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收集、了解他们的知识层次与思想现状。“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3分数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历史课程的学习也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琐碎的历史人物、事件。历史课堂也不再是“满堂灌”,学生似懂非懂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以至于整个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科学化,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学与教统一结合。参考文献: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2-364.2 牟朝强.高一年级学生历史概念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C.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钟启泉等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作者简介:林雪妤(1991),女,瑶族,广西省桂林市,本科,浙江师范大学,思想史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