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6068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习题精练一、选择题巩固篇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A.承古萌新 B.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D.出现许多长篇优秀小说 答案:A2.被誉为“整个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答案:C3.下列著作中体现“西学东渐”特色的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考工记 D.梦溪笔谈 解析: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A、C、D三项的内容不涉及西学。 答案:B4.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指的是(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

2、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解析:审题的关键是注意关键词“科技”,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同时注意总结同时期中西方科技成果所呈现的特点。 答案:A5.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 ) A.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解析:相比之下,农政全书的特点是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可从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方面理解。A、B、C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D6.下列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具有一定影响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

3、.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B7.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清斗争失败 B.思想领域内文字狱的压制 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故选D项。 答案:D8.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 A.诸子百家书籍 B.资治通鉴 C.四库全书 D.永乐大典 答案:C提高篇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都( ) A.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B.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反映自然经济的需要 D.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种主张

4、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B、C、D三项只符合商鞅的主张。 答案:A10.当西方近代科学逐步兴起,启蒙思想日益活跃之时,中国科技文化却远远地落在世界后面,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外国殖民势力对中国不断侵略和蓄意渗透 B.统治者一再兴起文字狱 C.封建经济政策和传统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D.闭关自守使中国断绝了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解析:审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所隐含的时间信息是17、18世纪前后,B、C、D三项内容与该时间对应,但不符合题干要求,A项内容应发生在1840年之后,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

5、,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到1601年时,整个内地已经有2500个天主教徒。材料二: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天主教的一支)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他被顺治皇帝授以钦天监监正(官职名)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图谋不轨,并攻击时宪历(清朝时期使用的历法)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审理此案,他让

6、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定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时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等人传教方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3)综观两段材料,你对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有何看法? 解析:第(1)(2)问可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答。第(3)问需在综合第(1)(2)问作答的基础上得出恰当的认识。 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知识传教,以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中国化,以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在上层人士中传教,以便于传教。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2)极力排斥外来

7、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 (3)先进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此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12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结合史实分析他们二人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主要在于能从阶段特征的角度对两者作比较分析,然后在综合前面作答的基础上得出恰当的认识。 参考答案:(1)原因及影响: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诸侯长期争霸,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韩非子主张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用韩非子的理论,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这种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当时明朝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对于剥削、压迫人民的君主应当仇视,不必绝对效忠,这种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认识: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观点的标准。韩非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要求,所以都是进步的。3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