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二历史开学检测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5471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高二历史开学检测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高二历史开学检测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高二历史开学检测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高二历史开学检测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高二历史开学检测 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二开学历史检测卷(零班) 一、选择题(25*2)1.黄仁宇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中说:”(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的“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是指A. 重建小农经济B. 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C. 建立正常的赋税征收制度D.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每一王朝建立之初往往面临战争破坏、经济残破的现象,统治者都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保证农民有土地和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封建政府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平均分配土地,B错;C、D是发展小农经济的经济政策,故选A最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

2、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B. 中国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 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D.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表述错误,当时并非完全与

3、世界隔绝。B表述错误,因为农业文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C则是结果,并非原因。因此D符合题意。因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缺乏市场和资本,因此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综上,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3.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 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D. 中国的白银矿产资源丰富【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坚持的经济政策,“破产”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政府曾大力推行纸币,而后放弃纸币改用白银,并不能说明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相反应该是受挫,故B项错误,C项正确;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在明代以后,材料主要是体现一个转变的过程,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商业古代货币的发展4. 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分地录取”办法,分南、北、中卷录取,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西南地区)占10%,但名次高低不受地域限制。这主要是因为()A. 科举制的推广 B. 与

5、边远地区文化交流增进C. 皇权的加强 D. 南方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科举制,是隋炀帝确立,唐朝以来逐步发展完善的选拔官吏的制度,这个确立后在全国施行,故A项错误;材料中“分南、北、中卷录取,中卷(西南地区)占10%”,能促进与边远文化交流,但南卷超过北卷、中卷占绝对优势的特点体现不出,与“主要原因”不符,故B项错误;皇权的加强,为巩固统治,而变革科举,但与材料所体现的地域差异不符,故C项错误;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的繁荣,引起科举制度的变革,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

6、移5.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 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点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就是自由雇佣关系

7、的出现,题干中“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体现了雇佣关系。6.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 趋利避害 B. 精耕细作 C. 量力而行 D. 扬长避短【答案】B【解析】“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是但凡是农户经营土地,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务求发挥土地的功力。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提倡精耕细作。故选B。7.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

8、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 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春秋战国时期起,铁制工具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故出现了炼铁行业的富豪最多,这表明这一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最为广泛,故A项正确。政府一般实行的铸铁官营,故B项错误。政治环境对商业发展产生影响,不能说政治环境造就富豪,故C项错误。在古代中国一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不是重视商业的政策,故D项错误。8.19231929年,美

9、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反映了当时在美国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工人是有限的,故A项正确;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排除;材料无从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故C项错误,排除;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故D项错误,排除。9.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

10、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 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殖民掠夺,黄金大量流入西班牙。这些黄金流入西班牙,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引起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由于西班牙从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因此西班牙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B;新航路开辟使得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

11、不能说西班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排除D。10.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A. 麦哲伦B. 迪亚士C. 达伽马D. 哥伦布【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指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故D正确;西班牙支持下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葡萄牙支持下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葡萄牙支持下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与“西

12、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无关,排除ABC。11. 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A. 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B. 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C. 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D. 圈地运动引发产量减少价格上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的时间信息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前后,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所以选B。题干考查的是小麦价格的趋势图,而不是出口量,排除A。工业城市的出现在工业革命后,题意不符合,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名师点睛】图表型

13、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2.“(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

14、述的这一运动A.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C.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D. 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洋务运动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诱导了民族资本的产生,故B项正确,排除C、D两项;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

15、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证券、股市”都属于市场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计划经济实行粮票、布票、油票,但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证券、股市”这种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4.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A. 组织互助组B. 成立生产合作社C. 进行公私合营D. 建立人民公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可知是指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公私合营,故C正确;AB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私营工商业经济”,排除;人民公社是1958年建立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1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