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6 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63599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6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6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6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6 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6 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B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

2、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讲述内容】【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工具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

3、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

4、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随着时间的脚步的加速前进,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这也相对的促进了部落间、朝野间的交流,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循环,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晚清的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5、。 火车这个工业革命以后最重要的科技成果,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时,引起了人们的心理震荡。淞沪铁路从开筑到通车,历时一年半。火车通行以前,铁路已经引起上海人极大的好奇。用碎石夯实的路基,用钢铁制成的两根长长的“铁条”(铁轨当时被称为铁条),这些对上海居民来说,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上海人无不以先睹为快,“看铁路”成为上海人一大旅游项目。1876年7月1日,怡和洋行铁路公司邀请华人试乘火车,应邀者凭邀请照会登车。这是上海华人第一次乘火车,故被邀者对火车的一器一物都感到十分新鲜。7月3日上海至江湾一段正式通车,不管是谁,只要有钱就可乘坐。这在上海引起很大轰动,乘火车、游铁路成为上海人街谈巷议、竞相参加的

6、一件大事。火车的动力来源,一车拖众车的独特方式,火车的平稳、高速,都使当时的上海人感到新鲜、惊奇。火车通行以后,淞沪间的独轮车、东洋车生意顿时清淡下来,乘火车的人日多一日,1877年2月,原有六节车厢已入不敷用,铁路公司又加挂了三节车厢。截至1877年8月,火车乘客已达161331人次。火车停开以后,原来已经习惯乘火车往来于淞沪间的人,顿觉极不方便,纷纷表示,“从前未见火车,亦均不知火车好处,今已行有数月,往来淞沪者均称其便,一旦停歇,殊令人皆往来不便”。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

7、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

8、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上海磁悬浮列车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龙阳路站,东到浦东国际机场,线路全长30公里,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1公里,单线运行时间为7分20秒。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铁路。 未来新的领域之内陆地交通工具的展望未来20年到50年中,陆地上平原地区的现行铁路内燃机列车,将大部分改为磁悬浮超导火车运行.时速将达5

9、00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3小时即可到达,人们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车去上海上班.2 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合作探究】2: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合作探究】3:阅读P69“学思之窗”,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机车改进对

10、社会的影响思路引领:从经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合作探究】4: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办法?(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3 水路交通:(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

11、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过渡: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上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下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杰出的飞行家冯如。【合作探究】5: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

12、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说出你的依据。人力车、汽车、有轨电车、畜力车、自行车、轮船、火车4 航空运输:(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合作探究】6: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技术:引进-自制自研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对象:平民化、普及化进程:先慢后快种类:海陆空【合作探究】7: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13、及影响(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

14、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过渡:从“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百年间通信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在中国(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在中国时间 成就1875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3 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呼机、电话传真、互

15、联网的Email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目前国内Internet用户已超过6 000万户,而宽带用户占到10%以上,数量十分可观,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合作探究】8: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3)政府的大力提倡;(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合作探究】9: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本课测评: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解题关键: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思路引领:交通和通讯业受到的外来影响,中国人独立自主的发展。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