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第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920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合肥第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合肥第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合肥第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合肥第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合肥第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的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第卷一、单选题(本小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上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嫡庶子男”、“先尽嫡长子孙”可

2、以看出嫡长子继承制,“依子数均分”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所以综上所述,题干说到的是在沿袭宗法制,故选B;禅让制只适用于原始社会,故排除A;礼乐制度强调的是等级,而题干强调的是血缘,故排除C;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官员上朝礼仪日渐宽松和谐C.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D. 君臣关系由隶属演变为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的变化,说明臣下的地位越来越低,君主权力越来越大,反映了君主专制

3、不断加强,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越来越强调君主与臣子的等级,关系越来越紧张,故BD错误。3.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D. 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养心殿外隆宗门内设立了军机处,这是方面君主处理政事的缘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军机处涉及到的是中央内部的问题;C选项南书房在材料图片中没有体现;D选项错误,军机处是皇帝的服务部门,国家大事由皇帝

4、来决策。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中国古代的两大基本问题:中央与地方的问题和君主专制问题。想根据题目内容判断是哪一问题,之后再进行回答。本题是有关君主专制的问题,因此可以排除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选项,之后再根据内容进行分析。4.学者陈乐民说“我认为它(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没有修饰过的民主,带有相当大的本能性:群众说了算。”这种民主政治根植于古希腊A. 人文思想严重缺失的蒙昧国情B. 小国寡民特色凸显的政治土壤C. 法律体系非常完备的法治环境D. 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雅典城邦狭小,公民人数较少,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使得公民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有条件实行原始的直接民主。故答案为

5、B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的人文状况,排除A项;C项的“法律体系非常完备”说法绝对,排除;雅典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排除D项。5.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该学者意在A. 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B. 分析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C. 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D. 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该学者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

6、的意义,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排除A;材料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并非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自然法,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意义分析解答。6. 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美国这种固定名额与按人口比例名额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调和A.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B. 东方与西方的矛盾C.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

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协调了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不论州的大小与人口多寡,这样照顾了小州的利益;众议员则根据每州人口比例选出,这样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因此C符合题意;协调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保留黑奴制,但给黑人一部分公民权;协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联邦制的确立,因此排除AD;B并非1787年宪法协调的矛盾。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参议院和众议院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

8、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可见,德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皇帝兼任联邦议会主席B. 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C. 皇权受到议会极大制约D. 皇帝无权中止法律执行【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其中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首相任联邦议会主席,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皇权受到议会极大制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皇帝有权中止法律

9、执行,故D项错误。故选B。8.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从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蜂拥而出;从贫民窟里,倾泻出受尽了苦难的人们,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民群众A. 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B. 对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不满C. 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D.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参加革命是人民群众自愿的行为,可知人们对当时的临时政府持反对态度,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对抗的不是西方列强,反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错误;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是二月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10、是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对一战的不满,故D项错误。9.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推动这次行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A. 开展土地革命B. 进行万里长征C. 召开八七会议D. 召开遵义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推动这次行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故D正确;开展土地革命不符合“行军”,排除A;长征途中

11、召开的遵义会议是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并非万里长征是走向胜利的转折点,B错误;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不符合“这次行军”,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推动这次行军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联系所学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10.1947年法国总理拉马迪埃说:“每一笔贷款的给予都取决于政治现实,每获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他的言论针对的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组织”的成立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47年”“每获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

12、尔计划,目的是通过援助欧洲达到控制欧洲和遏制苏联的目的,故B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经济上援助欧洲无关,排除A;1949年“北约组织”的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7年”“每获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的时间、目的等分析解答。11.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B. 第三世界的崛起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世界格局多极

13、化趋势。图1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图2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图3反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图4反映了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所以答案选D。A项与图3 不符;B项与图一和图四不符;C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各国的外交,仅能体现国际地位的变化。考点: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名师点睛】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代国际社会的背景和舞台,要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区分开来,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还面临着问题,解决途径就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不要以为多极化已形成。12.下图是1953

14、年的一张选民证,它折射出的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制度D. 村民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排除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排除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于1949年,故选C;D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主建设的成就,排除。13.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15、. 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题目主要涉及民族治理问题,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息,故排除D。14.有人说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其中在第三个周期出现的战略性调整是A.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C. 实行一边倒的政策D.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抓住关键信息“在第三个周期出现了战略性调整”即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选D项;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排除A项;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在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屈辱外交,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应该是在第二个周期,系1949年的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