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I历史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本.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62858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I历史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文综I历史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I历史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I历史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 学法指导 不分本.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http:/www.DearEDU.com河北/杨洁一、试题特点2005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以教材和2005年的高考考纲为依据,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在秉承2004年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体现了历史学科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人文性。具体而言,今年的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试题结构及分值分布:占大头的两部分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两者的分值分别为40分和36分,比重比去年有所提高,而中国古代史分值为24分,仅考政治和文化史。 2. 注重基础,贴近教材:纵观2

2、005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了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内容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起点高”“落点低”的命题原则。 3. 凸现创新,贴近课改:新一轮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就是明确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其中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等内涵。审视2005年的高考试题的命题立意,便可强烈感受到命题者的意图,如第39题对万隆会议的考查中,体现了和平、和谐的理念;在第37题中引导学生区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

3、文化史方面考到了中国古代诗词,它提醒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 4. 关注现实,突出热点,关注和谐:试卷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5. 答案要点化,注重概括、综合能力:答卷规范,主观题答案表述要力求准确。今年高考中很多学生都因学科语言不规范而失分。二、高考复习策略 1. 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及2002年以来的文综试卷,深入理解高考命题精神。考纲和高考卷是我们搞好复习的行动指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2. 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将识记理解、联系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广大师生均有同感。对

4、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就成为了“空中楼阁”,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复习过程中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识记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而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对于课本中的图片及小字部分也要重视。如今年的“滇王之印”、瓦尔密战役和凯末尔革命的相关内容都是小字部分叙述的内容。 3. 要找专题和热点的交叉点。我们在备考时往往是针对一个专题和热点进行复习,但高考命题则总是在专题和热点的交叉点上设置题目,从而

5、形成新的专题内容,如在2124“中美关系”这组题目中,就包含了中美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专题或热点内容。这要求我们在平常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和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 4. 重视解题训练,探索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思想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典型习题的有序训练来实现。在选择题的练习中,一要注意审准题干,扣住关键词语,看清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二是推敲四个选项,不仅要弄清应选项的应选原因,而且还要明白非选项的不选原因,力求达到解答一道选择题,激活一串知识点。在综合题的练习中,要形成严谨审题和规范答题的习惯。重视审读试题的引导材料,明确引导材料的核心内容,确定其对答题的有效信息;要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力争答题的完整性。此外答题要规范化,要运用学科语言,答案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书写要认真、规范。 5. 模拟测试心态。要做到战术重视和战略藐视。只有重视平时的模拟测试,高考时才能做好题。实践证明,平时马虎,高考也必然马虎。所以必须从战略上藐视它,不要把测试的结果看得太重,以免加重心理负担。总之,打好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形成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保证。用心 爱心 专心 119号编辑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