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二历史中高三历史全真模拟.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856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上高二历史中高三历史全真模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上高二历史中高三历史全真模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上高二历史中高三历史全真模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上高二历史中高三历史全真模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上高二历史中高三历史全真模拟.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高二历史中2019届高三历史5月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1.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A. 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B. 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C. 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第一级是分封制结束,郡县制出现,第二级

2、察举制,第三级是科举制。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基础进一步扩大,由封建政权走向士人政权再走向科举选官,这有利于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体现了政权基础,逐渐走向大众化民众化的特点。故选A。推行科举制从隋朝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历史上即被称为士人政府,所以B错误。C趋向只是第一级分封制向郡县制过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能代表全部,排除C。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就成为正统思想,当时处于第二级,不能影响到第一级,故D错误。2.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3、. 中原人口的日渐流失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 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漕运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元明清时期,都城在北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影响漕运方向,故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与漕运方向的转变无直接关系,排除;国家疆域扩大与漕运方向的转变无直接关系,排除C。3.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早在唐朝饮茶之风已经形成。中国人饮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故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4、“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这体现了A. 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B. 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C.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D. 士人阶层追求享乐之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茶事过程中贯穿了儒家“中庸之道”“行俭之德”“明伦之礼”“谦和之行”,说明儒家思想对饮茶生活的渗入,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佛家静修觉悟的心性,选项A排除;材料强调饮茶过程中体现的理念,与道家养生理念无必然联系,选项C排除;材料中“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习俗”,未特指士人阶层,选项D排除。4.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

5、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 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

6、动。据此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中共诞生的影响,排除。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概况及影响【名师点睛】关于五四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5.下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

7、。据此可知企业类别国企%民企%企业类别国企%民企%水电8911木材/建筑496冶炼9010化学7525机械制造7327饮食2377电器制造8911纺织4951A. 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B. 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C. 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D. 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1942年国企与私企比较表格中呈现的信息是,在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中,国企占了绝对优势,私人企业在生活和轻工业占的比例相对就多一些,结合当时国内外环境可知这一状况适应了“战时”要求C项正确。本题材料信息中得不到轻工业的“衰退”A项错误;这种重工业为主的结构更适合战争形势B项错误

8、;私营企业少是近代中国国情特别是日本的侵略造成的,D项不符合本题比较的意图。6.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A.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B.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C. 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D.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C【解析】“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说明工人和农民结合的作用,C正确;A、B只是材

9、料中部分信息,排除;D属于中国革命道路。7.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 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B. 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所有制上的转变,更能被资本家接受,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即这一方式有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故答案为A项。苏联没有实行这一方式,排除B项;这一方式属于三大改造,此前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C项;这一方式对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影响,排除D项。【点睛】新中

10、国成立后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总体上看减少了对生产的冲击。8.公元前425年上演的阿卡奈人戏剧中写到,“我们定好了今天开公民大会,而这个会场却还是空空如也。大家还在市场里蹭来蹭去,躲避那条涂着赭石粉的赶人索”。公元前392年上演的公民大会妇女则提到,当妇女女扮男装参加公民大会达到开会的法定人数时,真正的雅典男性们

11、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没有领到薪水。材料反映出当时雅典A. 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B. 人文精神已深入人心C. 城邦凝聚力日渐削弱D. 民主体制潜藏着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包含两层材料,其主旨分别是:公民参与公民大会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公民大会变成了获取薪水的途经,失去了参与城邦民主的热情。因此,可知城邦民主体制潜藏着危机,选项D正确。材料中提到,妇女需要女扮男装,方可参与公民大会,因此可知妇女的社会地位依旧不高,选项A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人文精神和城邦凝聚力的信息,选项B和C错误。9.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

12、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A.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法律保护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即是在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权制衡以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的是人身自由而非强调政治自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0.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A. 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B. 英国对于融入欧洲怀有疑虑C. 英

13、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D. 欧洲国家联合抵御美苏争霸【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在战后的十五年里崩塌殆尽,图中英国老人不光左脚在小心翼翼地试水温,右脚更是绑着一个沉重的船锚,反映出英国事实上对于融入欧洲依旧持有疑虑态度,故B项正确。A项,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来说吸引力与疑虑并存,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英美关系,排除。D项,题干与欧洲对抗美苏争霸无关,排除。11.据史料统计,二战结束后至1989年,苏联共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约1490亿美元贷款,这个规模大致相当于苏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总量的8%左右,远远超过美、英、法等国对外援助与国

14、力的对比。下面解读合理的是A. 苏联和这些受援国经济一体化程度高B. 对外援助为苏联商品打开广阔国际市场C. 被援助国家与苏联的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D. 被援助国家与苏联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共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提供贷款,促进了受援国的发展,也为苏联提供了投资场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苏联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故C项正确;苏联和援助的国家并不是经济一体化组织,排除A;苏联的对外援助使苏联在获取一定战略主动权的同时,也成为国家沉重负担,多数资金都有去无回,B错误;苏联援助的都是穷国,政治风险极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差,或不讲信用的政权

15、,被援助国家并没有与苏联结下深厚友谊,如埃及、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排除D。12.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 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能力。从联邦的世界到世界的联邦,说明世界的发展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A项与史实不符合,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是客观存在。B项是无关项,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13.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