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政治史必修一教案必修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801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政治史必修一教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必修一教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政治史必修一教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政治史必修一教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政治史必修一教案必修1.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综述】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

2、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要点整理】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1)王位世袭

3、制:a.创立-禹死后,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意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从此“公天下”变为“ ”。 (中国早起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商朝设立参与商王决策的 、 。地方-在地方,封方国首领为“ 、 ”等。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分封制:a.目的- 。b.内容:周王把 和 分封给 、 、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诸侯的义务有: 、 、 、 。诸侯的权利有: 、 、 。c.作用:d.衰落 :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同时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到 ,分

4、封制完全瓦解。 (3)宗法制:a. 目的: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b. 由原始社会的 直接演变而来。c. 特点: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是 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e.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形成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f. 作用及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传统。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建立的条件: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5、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央政治制度:a.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位世袭皇帝独尊、b.中央官制:秦朝设、三个最高官职。(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和。太尉是负责全国。之下还有九卿。)B、地方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出现在时期)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的长官由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郡县制实施的条件(1)与宗法制相联系(2)以血缘关系为基础(1)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2)按地域划分官吏的产生及权利(1)诸侯王位世袭(2)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1)官吏由皇帝任命,官位不世袭(2)官吏

6、只有俸禄,无封地地位及影响(1)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2)容易发生为格局势力(1)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2)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3)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字等);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秦朝的短命而亡。、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代:汉初:实行“ ” 并行 地方权力增大,威胁中央,出现了“ ”汉武帝:颁布“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中后期,地方设立 出现 局面,严重削弱

7、中央集权。 北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a军事上: b行政上: c 财政上: 元朝在地方实行 :除 、 、 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它设立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 、 、 、 ,边远民族地区立 。实行行省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加强 ,巩固了 ,行省制度是 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汉代:汉初:丞相权力较大,集 、 、 大权于一身。汉武帝:设立 、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唐:实行 ,该制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立完善于唐朝。A、主要内容: 中书省( )皇帝“ 三省 ”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B、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分工明确,

8、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C、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以后历朝基本沿袭。宋朝:最高行政机构是 ,权力较大。设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有: 设 分割宰相的军权设 分宰相财权。元朝: 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 (3)选官、用人制度的变化 A、汉朝:主要实行 ,主要内容以 等品行为主。B、魏晋南北朝:选官主要采用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重视门第,控制权掌握在 手中,使得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做到高官。C、科举制:a、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b、隋炀帝时,增设 ;c、唐宋元:完善科举制;d、作用和影响:该制度重视考试成绩,有利于打破

9、 ,扩大 ,提高 ,加强 ,为历朝沿用。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由于封建社会处于晚期(一)明朝:明太祖时: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 ,权分六部 加强君主专制 明成祖时:设立“ ”是皇帝的顾问、咨询、内侍机构。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对内阁的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分析内阁制与丞相制的不同:*分析比较古代中国的内阁制与西方的内阁制的不同:(二)清朝: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并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 ” 皇权受制约康熙帝:设南书房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 、 三足鼎立。 直接原因:

10、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雍正帝:设军机处 职 能:跪受笔录,传达意旨,承旨办事 。意 义: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包含的两对矛盾: (2)、形成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需要 法家思想的影响(3)、核心(本质特征): (4)、发展趋势: (5)、作用与影响: 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最主要的作用) 有利于国家组织发展经济文化; 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易出现失误和暴政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约着民主思想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单元综述】1、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2、即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