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2862792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People(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综合复习年级_ 班级_ 学号_ 姓名_ 分数_总分一二得分阅卷人一、选择题(共16题,题分合计32分,单选)1.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最早应该发生于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民族资本受到保护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中国共产党 B.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C.中国革命性质所决定的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新民主主义经济最早萌芽于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4.中共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政策不

2、包括A.土地改革 B.没收官僚资本 C.保护中小工商业 D.发展富农经济5.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是A.国营经济比重大 B.集体经济比重大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比重大 D.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6.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A.社会主义经济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C.社会主义性质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D.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落后性7.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领导人认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东欧各人民国家长的多,其原因是A.中国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 B.新民主主义经济在较长时间内适应生产力发展C.新民主主义经

3、济是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8.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实现的标志是A.1949年底没收官僚资本的完成 B.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9.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制度从实质上说,就是A.减轻人民的负担 B.一切工作为抗日服务 C.讲究策略的灵活性 D.承认封建剥削和地主土地所有权10.“在土地已经分配领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制。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这里的政府是指A.苏维埃政府 B.抗日民主政府

4、 C.解放区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11.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B.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中共策略需要调整 D.为了保证解放军的兵源12.社会主义改造前,中国广大农民对土改中获得土地拥有的最高权利是A. 土地自由经营权 B.土地部分经营权 C.土地所有权 D.有条件的土地使用权13.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调整、巩固

5、、充实、提高”的工作方针 B.提出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D.以提高粮食产量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15.“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

6、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这个期间”是指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期间得分阅卷人二、非选择题(共14题,题分合计405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二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

7、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改的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以上材料均引自梁寒冰、魏宏远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是什么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各起的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是什么时间颁布的政策?(4)材料三的政策同以往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

8、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上文中“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重大“进化”?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又在哪些方面“惭愧无地”?造成中日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何在?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上述问题。3.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4.现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取向、社会秩序、政治规范、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确实也始终伴随着多方位的努力。从鸦片战争

9、以后中国社会演变历程来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序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A.“器物”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B.“制度”变革是指哪些重大事件?它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张有何不同?C.“观念”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认为,当陈独秀一派思想家在此时得到“伦理的觉悟才是根本觉悟”的反省时,才算达到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完整境地。就此谈谈你的理解。D.在近代中国,晚清政府为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也进行了几次政策调整或改革。试列举这几次政策调整或改革的名称,谈谈你对晚清政府现代化的认识。

10、5.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影响?6.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2)三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4)三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三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

11、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7.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刘华清将军说:“要确保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利益,首先就要看党最重要的活动-代表大会确定的纲领、方针。”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里程,指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进行的民主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召开的两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试从会议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决策、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评述其是如何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

12、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怎样履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职责?(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怎样履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职责?9.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恰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5周年纪念。而十月革命发生时,古老的中国在经理了辛亥革命之后,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49年,美国政府发言人艾奇逊曾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二十年代初期,在俄罗斯革命的思

13、想推动之下建立起来的”。你对这种说法怎样评判?你认为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1928年10月,毛泽东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依国际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哪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何?(3)1937年5月,毛泽东指出:"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目前形势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遵循什么原则处理和其他政治集团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