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20高二历史第一学段考试理.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445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2020高二历史第一学段考试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2020高二历史第一学段考试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2020高二历史第一学段考试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2020高二历史第一学段考试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2020高二历史第一学段考试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理(普通班)(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

2、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家向往太古,家向往禹世,家向往西周,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分别应该是指A儒、道、法、墨 B道、儒、墨、法 C道、儒、法、墨 D道、墨、儒、法4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孟子则认为圣人因其道德修养“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方能称之为圣人:而荀子提出“君子至德,默然而瑜”,意在颂扬遵循道德的人。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道德完善是实现政治统一的关键 D.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5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

3、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6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7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冲击了男尊女卑秩序 B.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C.

4、贯彻了敬天法祖观念 D.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8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9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0“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

5、宋代儒学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有出现了哲理化和思辩化的成分 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逐渐使佛、道精神消失 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A B C D11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因信称义”“致良知”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12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

6、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A.实行虚伪教条 B.强调知行合一 C.追求普遍真理 D.蔑视君主权威1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14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

7、启蒙思想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15某网站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中的内容应该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6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17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

8、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 B泰斯勒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18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与民众之间矛盾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格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境况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C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D人们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19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

9、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苏格拉底学派 智者学派A B C D20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2114-15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现象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 B.孕育了反封建政治力量C.促进工业资产

10、阶级力量壮大 D.是文艺复兴促进的结果2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挑战教会权威23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24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25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

11、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

12、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

1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27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

14、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请回答:(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并说明理由。(8分)(3)明清时期,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0分)第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