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439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时间: 150 分钟满分:3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 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1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2、“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 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 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B宗法关系成为维系皇权的纽带C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D血缘分封成为中央集权的基础25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 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京杭大运河的开通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26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 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

3、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 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B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27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A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较小C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积极塑造28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 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

4、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 它可以佐证当时A地方割据的隐患较严重B政治风气较为开明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D儒家信仰得以重建29明朝大明一统志图序的负责官员谈到此书编撰的目的时说“为天下总图于首,披图 而观,庶天下疆域之大,了然在目,而我皇明一统之盛,冠乎古今者,垂之万世,有足征云。”这 表明明朝政府A通过此举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作用C地理测量技术和地图编撰技术的成熟D认识到此举对维护大一统的重要价值30.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 II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 II)

5、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 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B. 进入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D.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某种特例31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 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这表明,民国 2 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B列强一战期间放松了经济侵略C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

6、D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广泛推动32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 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由此判断A国民政府依然坚持片面抗战路线B中共坚持持久战与全面抗战路线C日本法西斯全面扫荡敌后根据地D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的援助33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 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9%, 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8%和 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工农比例脱离国

7、情34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 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 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B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C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D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3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1977 年1989 年1997 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个)716771163A.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

8、展新型外交第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做答。第 43 题第 4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一)必考题,共 135 分。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真正的户籍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 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 征收。这些制度被后代所继承。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 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 户单独设立户籍。随着城市人

9、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 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 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 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明政府将全 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 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 材料二从 1953 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1958 年政府出台了户口登记条 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建立。19

10、63 年公安部依据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二元户籍格局长期附着了粮油供应、劳动就业、医疗保健、教育、福利等十几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城乡隔离体系。改革开放初期, 政府开始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农民工由此而生;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严格控制农业户口 转为城镇户口的农转非政策。1984 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 的通知,部分农民获得迁徙自由。2000 年以来,国家已开放了中小城市的户籍,一些省会 城市也放宽了进城务业的户籍政策。北京近日公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至此, 北上广深这四个市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

11、体系。据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改革等(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户籍制度两次大的改革的影响。综 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迁的认识。(12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时间流行词汇18401912 年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19121949 年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牺牲精神、民主自决精神、她19491978 年列宁装、三大改造、工业化、人民代表、粮票1978 年以后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结

12、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主 题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 完整。)(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在第 45、46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 向忽必烈提出一条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 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定合同放牧取利。合

13、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 民,其余由官府出售。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 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 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桑哥执政 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夏,忽必烈同意忻都(蒙 古贵族)以新钞 11.06 万锭,银 1593 锭、金 100 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 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帛,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 相关。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

14、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内容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原因及影响。(9 分)46(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 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 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 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 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 看。1980 年 8 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9 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6 分)-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