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高三历史测 .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61693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沈阳高三历史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沈阳高三历史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沈阳高三历史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沈阳高三历史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沈阳高三历史测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实验班测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印刷技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未能准确说明这一过程的是A、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西夏木活字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C、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欧洲500多年 D、王选使中文印刷业“告别铅与火”2、2006年11月3日5日,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聚首北京,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蜂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和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的真诚愿望。中国最早与非洲

2、直接往来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3、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时期的百姓,你可能遇到的情况表述不准确的是A、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才能可以自荐求官B、你可以经营大规模的茶园,从事茶叶的商品生产,并向政府交纳茶税C、你可以读到岑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诗句D、你可以随同唐政府的和亲队伍去回纥,感受草原的辽阔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调他们到外地做节度使实行更戍法,统兵将领定期更换驻地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各州的公文只要通判署名就算有效A、 B、 C、 D、5、下列有关儒家思想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提

3、出“性本恶”,而荀子则提出“性善论”B、西汉时董仲舒儒学思想的核心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其思想已完全脱离儒家学派 D、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彻底的批判,矛头直指孔子旧礼教 6、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B、秦陵兵马俑和造纸术的发明,表现了秦汉文化的恢弘气势C、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食品的加工与贮藏等内容,体现了当时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D、红楼梦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7、下列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4、 察举制 世袭制 八股取士 九品中正制 军功制 A、 B、 C、 D、8、关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末年,齐鲁等国按土地的实有数目征收农业税B、唐朝两税法开始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C、王安石变法时废除了人头税D、清朝时赋税交纳白银9、据史记记载:“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十四年,厉王死。”按这段记载判断,周厉王死于 A、公元前854年 B、公元前828年 C、公元前827年 D、公元前826年10、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依法治民的根本原因是 A、这样做能更好地巩固统治 B、六国残余势力企图复辟C、封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 D、六国人民尚不能接受秦的统治

5、11、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12、“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材料反映此人的对外态度 承认西方国家的长处 主张有限度的开放 外人活动应有益于我 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A、 B、 C、 D、13、下列内容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领事裁判权南京条约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北京条约C、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马关条约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6、要地辛丑条约1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商品滞销 C、清政府不听话 D、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15、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直接目的是 A、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B、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推翻封建专制制度16、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和立宪派

7、17、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新兴的近代港口城市迅速崛起,其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 B、外资涌入的结果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的结果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18、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按东南西北方位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保国会成立 同盟会成立 万县惨案 黄花岗起义 A、 B、 C、 D、 19、袁世凯为加紧称帝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其内容规定 A、解散国会 B、总统可以无限期地连任C、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D、实行责任内阁制20、下列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表述正确的是A、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C、共产党员集体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D、合作后逐

8、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1、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维新思想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2、下列说法符合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 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B、“农民分得土地不得转让买卖”C、“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D、“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23、1938年2月18日党内一些人士致电中央书记处和八路军总部,反对成立晋察冀边区的人民抗日政权,认为这样做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

9、工作将产生不良影响”。这段材料反映出党内某些人 A、尽力巩固统一战线 B、存在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C、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D、带有“左”倾倾向24、史载:1944年,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扩大到1400多万亩,产粮200万石,植棉30万亩,产棉花300万斤(净花)。材料反映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特点是A、军事斗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开荒垦殖与减租减息相结合C、自给自足,取得抗战的物质条件 D、个体经济为生产的主要形式25、汪伪政权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最大区别是 A、对日政策不同 B、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C、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不同 D、对人民的态度不同第卷(非选择题,共四小题,满分50

10、分)26 (8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兵器项数222525925778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宋)朱熹语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古

11、代科技发展的不利因素。(4分)27、(12分)战国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试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比较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28、(18分)中国近现代工业体系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完善为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地点 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1) 材料一中民族企业和明代的机房相比 , 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1分)(2)近代中国工业兴起时在布局上有何特点?(2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分)(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有哪几种性质

12、的近代工业?简析其形成的背景 (11分)材料二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4)根据材料二指出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1894年6月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

13、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 ,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2分)(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