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联考历史pdf.pdf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58785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期中联考历史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期中联考历史pdf.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第 1页共 8 页 2017 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 90 分钟命题牵头学校襄州一中 分值 100 分命题老师襄州一中 曾都一中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姓名 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 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用 0 5 的黑色签 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 卷 选择题 第 卷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24 个小题 共计 48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24 个小题 共计 48 分 1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 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

2、围 的夷 戎 狄等少数民族用兵 进而兼并其土地 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 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 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2 春秋以前 天 被尊为最高神 是人类的监视者 执法者 春秋时期 祭神祀鬼虽仍是 国之大事 而 天之爱民甚矣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B 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C 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D 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根据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 水德代周而行 的论断 认为秦灭周 得水德 尚黑 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 遂成为邹衍

3、五德终始说 的第一个实践者 材料本质上说明秦始皇 A 信奉阴阳五行的学说B 提倡君权神授的理论 C 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D 遵循以法治国的思想 4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始立九品中正制 盖以论人才优劣 非为世族高卑 州都郡正 以才 品人 后来 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 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凭之授受 乃至 上 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材料主要表明九品中正制 A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B 实行过程中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历史试题第 2页共 8 页 C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D 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唐代有 出将入相 的惯例 人们认定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

4、生 宋代民间则流行 做 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的俗语 宋人认为 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 逐 强敌于穷漠 凯歌劳还 献捷太庙 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表明 A 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 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 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D 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6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中书 门下 尚书省负责起草 审核 执行 宋朝把行政权交 给中书门下 军事交给枢密院 把财政权一分为三 称为 三司 分别负责盐铁 户部 度支 宋朝对丞相制度的发展 A 分散了职权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减弱对皇权的约束 强化了皇权 C 是一个创举 加强了中央集权D 体现了皇权之下的分权政治 7 据

5、史料记载南宋时期 名卿士大夫 十有八九 出于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 元的宝祐四年 1256 年 那榜进士 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 7 比 3 据此可知 南宋科举制 A 使官僚政治开始取代了贵族政治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 C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D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8 整个元代 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 约有三次 这三次极短暂的反叛或举兵 均是 朝廷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组成部分 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 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 这主要表明行省的设置 A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 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 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 易导致行省官各保其主 9 朱元璋改行中书

6、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掌管民政 财政 设提刑按察使司 掌管刑法 设 都指挥使司 掌管军事 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 各司其责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各自直属中央 朱元璋的这一改革 A 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 使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 C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10 乾隆年间 和珅担任军机处领班 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 要求 凡有奏折令具副本 关会军机处 据此说明 A 军机处仅是皇帝秘书机构B 专制皇权最终发展到顶峰 C 和珅成为清朝的中枢宰相D 清朝中枢机构权力发生了变化 历史试题第 3页共 8 页 11 根据 南京条约 文本 五口通商后 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

7、居停 不得入城 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 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 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 引发 1849 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出 A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12 下表为 清代地方督抚旗员 汉员变化表 综合表格内容可知 当时 总督巡抚 汉员旗员合计议员旗员合计 1837 年371012820 1864 年731019019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C 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D 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13 吕思勉在 中国通史 中说 近代军阀的

8、跋扈 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 然这一班 并无大略 至少是思想落伍 不失现代潮流的人 在今日的情势之下 复何能为 而在 今日 国内即无问题之后 对外的难关 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吕思勉意在 强调 A 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 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C 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D 中国自存之理在于驱逐侵略势力 14 有学者认为 20 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 并通过一 系列的运动 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 对此说法 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意识的普及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相互促进 B 一系列运动 不包括有抵制外货 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诞

9、生是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大众普及的结果 D 民族意识的普及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相互促进 15 首先因为军事胜利而得利的不是革命本身 而是叛变了革命的人物 这种包含着成功 的失败 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 材料主要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B 国民革命运动 C 南昌起义D 抗日战争 16 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试题第 4页共 8 页 记述出处 4 月 朱毛两部及湖南农军退宁冈 乃再开 始边界的割据 毛泽东 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 1928 年 1928 年 4 月 28 日 我们南昌起义留下来的 这部分部队和湖南地方武装 在宁冈县的砻

10、 市同毛主席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朱德 1962 年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 据吉安来人报告 毛泽东部确与朱德部会合 1928 年 4 月 25 日 江西省委致中共中央的 信 职协同第八军一部于漾日 23 日 收复酃城 朱毛残部数千窜赣西 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二师周参谋长梗日 23日 电原件 1928 年 4 月 A 朱毛会师地点是宁冈县砻市B 朱毛会师后军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C 朱毛会师后首战失利退宁冈D 朱毛会师的时间是 1928 年 4 月 17 1930 年 2 月 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 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 政治罢工 组织地方起义 组织兵变 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

11、中心策略 迫切任务来抓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模糊 B 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摒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 18 1934 年 10 月初 勃沙特在贵州被转战中的红军第六军团当作 间谍 扣留 其后他随 同红六军团一起参加了长征 1936 年 4 月 他被红军 释放 根据这段经历 勃沙特撰写了回忆录 神灵之 手 该书 A 是间谍写的诋毁红军长征的书 B 是研究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C 是第二手资料对研究长征意义不大 D 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19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 据此推知 中国共产党

12、的土地政 策 历史试题第 5页共 8 页 1927 年 丼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用三种方法分配之 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 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 由苏维埃 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29 年中共中央第二十八 号中央通告 土地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不是没 收一切土地 1942 年 关于抗日根据地 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农民问题的基本 政策 1947 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土地制度 A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B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D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

13、愿望 20 1939 年毛泽东撰文指出 一二 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北之时 红军二万 五千里长征帮助了一二 九运动 同时 一二 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 这两件事的结合 就帮助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 可见 毛泽东认为 这两件事 A 促使国民政府内外政策改变B 促进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 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D 实现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 21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宣言中说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本党愿为其 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实行民权政治 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中共发表此宣言是在 A 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B 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 C 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D 重庆谈判的

14、过程之中 22 右图是某同学收集到的一枚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的 5 分邮票 作为史料 此邮票可用于研究 A 中国式革命新道路的形成 B 中共追求民族解放的努力 C 国共和平建国协定的达成 D 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23 随着日本的投降 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 他好像并不在意 美国在中国的调停 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 这表明当时 历史试题第 6页共 8 页 A 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B 中国尚存在和平统一的机会 C 美苏关系尚未出现裂痕D 苏联希望中共放弃武装夺权 24 1948 年 7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 徐向前 周士第诸同 志及华北和

15、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 晋中战役 在向前 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 之下 由于全军奋战 获得如此辉煌战绩 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对于 整个 战局帮助极大 是指 A 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 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C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D 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第第 卷 非选择题 卷 非选择题 二 综合题 共二 综合题 共 5252 分 分 2525 题题 2525 分 分 2626 题题 1212 分 分 2727 题题 1515 分分 25 25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 法治法治 的思想的思想 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 阅读材料阅读材

16、料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25 25 分分 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 夏朝法律被称为 禹刑 西周周公制礼 礼刑互补 秦朝 制定 秦律 以 轻罪重刑 为指导思想 刑罚名目繁多 唐朝制定 唐律疏议 颁行天 下 规定了严惩十恶 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不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 乱 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自此 法自君出 权尊于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罚为政教之用 家族国家本位 息讼无讼 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 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影响后世 改编自张中秋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材料二 鉴于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有不少缺陷 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 之规制 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 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 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 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 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 以固民国之基 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 呈拟 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 五十五条前来 合并咨送贵院 以资参叙 但被参议院 拒绝 原因有两个 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 没有包括 人权 的内容 因而主张制定一份 名为 临时约法 的文本 二是认为立法如 受命于政府 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 应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