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57646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白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白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白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白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白城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城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第卷60分第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30道题,共计60分)、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后汉书杜诗传中记载:“(建武)七年,遇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唐李贤注:

2、“冶铁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由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水排A.发明于东汉时期 B.主要用途是农业灌溉C.以水力作为其动力 D.主要用途是鼓风冶铁、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

3、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B.C.D.、葡萄牙殖民探险前进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殖民活动重点在亚非地区;西班牙则是自东向西,重点在美洲地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殖民活动与航海探险密切相关B两国在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相互妥协C在殖民霸权斗争中葡萄牙占上风D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西班牙的挑战、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这支船队的船

4、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由此可知英国A.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世界霸主地位确立C.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D.已完成了工业化、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5、D.电力的广泛使用、19世纪末,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大王”最准确的内涵是A.产品市场广阔 B.产品种类多C.企业生产效率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利用西方的近

6、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先进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A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保护B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C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下图为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一五”计划就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而言,实质上属于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

7、一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D发展科学教育与独立的统一、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A茶中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农业服务于工业化的客观事实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 B. C. D.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特别行政区相比,经济

8、特区的不同之处在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C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进步人士的欢迎,而一些守旧派仍然着长袍马褂。这反映出A服装在特定时期具有政治色彩 B新派人士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C守旧派喜欢中国的传统服饰 D服饰的穿着体现了个人的喜好、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

9、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哈尔滨伊留继昂电影院建于1905年,是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创建的。它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家无声电影院。以下对当年该电影院描述错误的是A. 活灵活现景物真 B. 观众面露诧异情C. 争看清帝丢皇位 D. 电影初创寂无声、1921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93.2%。胡佛总统曾骄傲地宣称:“感谢上帝之助,贫困从这个国家的绝迹指日可待。”对此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实际消费能力大增C制度矛盾基本消除 D企业家盲目扩大生产、罗斯福明确表示:“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

10、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由此看出他的执政理念是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B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民主政治C政府要关注民生,对人民要有责任意识 D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A平均主义 B.自由主义C福利制度 D.经济计划、“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A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政策过时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C全国都已经不在存在私有财产 D当时的工人和农民过着集体生活、有学者说:“

11、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道:“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二战后,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

12、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A.二战后德法两国继续对抗 B.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C.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合作增强 D.二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下图是名为“剪刀差”的一幅漫画。作为历史材料,它可以来说明A.16世纪50年代,早期殖民侵略的方式B.17世纪50年代,荷兰快速崛起的原因C.19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主导的经济秩序D.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裁决纠纷的程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从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A.抑制了全球化的趋势B.遏制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

13、极影响C.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D.已融入世界大市场中第II卷材料解析题 (31题14分,32题各15分,33题11分共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