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窘境之浅视.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575959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学点窘境之浅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村教学点窘境之浅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教学点窘境之浅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学点窘境之浅视.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学点窘境之浅视当下教育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手段的先进足以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必然,但是同时学校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村教学点,教育的水平还停留在九十年代,房屋破旧,师资老化,思想观念的随波逐流等因素致使农村学生外流严重,学校难以维持。我镇共有六个村,只剩下两个村级教学点,学生人数都只在十名左右,而这两个村的规模又都很大,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应该在一百人左右,绝大部分学生都已转到市里的学校,那么为什么当时非常红火的学校走到如此尴尬的境遇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一、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

2、只有一个孩子,全家几代人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为孩子美好的未来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而现实情况下,随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里学校越变越好,农村学校却日渐没落,这种明显的教育差距与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决定了家长的最终选择。这部分家长宁可到市里买房子、租房子、把孩子寄托小饭桌也要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孩子的教育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现在教学点里剩下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是学而无望的。家长的这种心态和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毕竟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已无法满足家长的教育渴望。学生少,学校没有发展前景,上级的投入就会减少甚至没有

3、,学校就会越来越落后,学生就会越来越少,如此以往,农村教学点必然会自然消亡。二、教师年龄老化,教育水平不高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在我镇比较普遍,特别是农村教学点尤为突出,我镇两个教学点的老师年龄最小的已超过五十岁,绝大数老师三两年内就要面临退休。这其中很多老师年轻时都是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比较强,教学成绩也很突出,随着时光的流逝,二十年后的这些老师都已慢慢的老去,当初的精力和热情已不复存在,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育思想已在他们的意识中定格。加之平时不注重学习,业务主管部门指导缺失,培训不到位,致使这些老师逐渐在教育的发展中迷失了方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依然占据着主导,对学生的评价失位,对学校的发展

4、没有信心,都抱着平平安安混几年退休回家的心态,而年轻的教师又不愿到农村去,所以农村教学点应该是这么一个状况:几个老弱病残的教师,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守着几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围着一个小火炉。这应该是一幅怎样的会画面?很多人会感到失望、感到心酸、感到无奈。三、人口自然减少,家长盲目跟风全镇人口总数由十年前的三万多人骤减到现在的七八千人,适龄入学儿童数也急剧减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不可改变的现实情况。以道林小学为例,十年前适龄入学儿童数大概在二百四十人左右,而现在最多不超过一百人,其他学区也都是如此。还有一部分家长将孩子是否在市里上学当做互相攀比的一个方面,以在城市上学为荣,以在农村读书为耻,

5、致使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盲目跟风。为了陪读,有的买了房子,有的租房子,那么教育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如何减轻呢?有的家长就开始招住宿生,有的办起了小饭桌,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他们就会动员或鼓动同村邻居,让他们将孩子送到市里上学,甚至还可以代办转学手续,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由此可以概括为进城上学的三种心态,即主动型、攀比型和被动型。以上是我镇农村教学点生源严重萎缩的三个主要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迁居、进城务工等,总之,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农村学校办学艰难是我们要面临的严峻事实,这种局面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应该说大批进城陪读家庭的增多,有效的刺激了学校周边的房地产市场,

6、学区房的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地段,我认为这种陪读现象对孩子的成长也许会有积极的作用,但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体现在:1.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一个学生每年在外上学的生活费用至少需要一万元,这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很大。2.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小饭桌居住,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监管,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4.陪读家长长期两地分居,不利于家庭生活的稳定。总之,除了迁居、进城务工等必要的因素外,其他一切盲目的进城上学都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教育现象,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就我镇目前的状况来看,只有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办学才能有效地改善这

7、种局面,至少能有一部分学生回流。绝大部分家长之所以选择到市里学校,不是因为教育质量有多高,而是因为学校有完备的后勤保障设施,食堂、宿舍条件好,管理规范,能够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而镇内的学校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为此海林市教育局于今年八月投入近二百万元,建设我镇学生食堂宿舍项目,现主体工程已经封顶,全部工程明年七月份完工,九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经过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大力宣传,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如果能够解决学生的吃住问题,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回来上学。本人认为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双重性的,大部分学校都能够在发展中壮大,而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可能会在发展中萧条,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的补充,缩小城乡差距,切实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