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平菇栽培技术的要点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8571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平菇栽培技术的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温平菇栽培技术的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温平菇栽培技术的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平菇栽培技术的要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度类型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高型、广温偏中型、广温偏低型及中低温型,要获得平菇的优质高产,正确选择品种很重要。以上品种中,因高温平菇出菇期气温高,病害多,所以种植量相对偏少。但高温期平菇的价格却是秋冬期的 23 倍,因此近几年种高温平菇的菇农越来越多,但因技术难度大,成功率很低。笔者根据多年在基层推广平菇的经验,特对高温平菇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广大菇农参考。一、正确选择品种。品种的选择很重要,有很多菇农栽培高温平菇失败,多是因为品种选择失误,有的菇农没有将品种的温型搞清楚,随便拿来种植,结果因温型不对,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因此在引种时一定要到信誉高的科研单位,而且要详细询问所购

2、品种的温型、色泽、菇型等生物性状,必要时可在引回后作出菇试验进行鉴定,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保证菌种质量。要想使高温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 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因为质量好的菌种生命力强,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从而可抑制杂菌生长,同时因为菌丝在培养基内分解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可以更好地为子实体输送养分和水分,可获得平菇的高产、稳产。三、场地选择。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可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便。四、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

3、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导致生产失败。1、熟料制袋。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一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便于平菇菌丝吸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可获得高产、稳产;二是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 1015 天。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 20 厘米45厘米 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2、发酵料制袋。该种方

4、式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具体办法是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 左右,高 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 500 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 5 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 30 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测量料表层 25 厘米左右处温度,待温度升到 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 12小时左右,进行翻堆,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作与初建堆时相同。当料堆温度再升到 55以上时,保

5、持 12 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 3 次。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 30左右时,即可装袋。料袋规格可选用 2225 厘米45 厘米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 810个通气孔。五、发菌管理。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不论是熟料菌袋或是发酵料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不小于 50 厘米,袋间距不小于 5 厘米,发菌场地应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是可往菌袋上喷洒凉水降温,严防料袋温度超过 33。六、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再等到 80%菌袋有原基出现时,即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不能紧靠在一起,应预留 35 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可用小竹竿隔开。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必须良好;因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所以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喷水可每天 34 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高温平菇从播种到出菇,时间较快,正常管理,约 20 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 100130%。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