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55683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激发初中生语文感悟能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2011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也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来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认识活动创设最佳情况,但不必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认识,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智慧激发引导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1/view-12292426.htm一、准确定位,当好初中生阅读的“导游”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导游”,在学生阅读前,应设计最佳路线,并有渐入佳境

2、的整体规划,步步扣人心弦,并且在每一景点都为学生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观察点。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尽情欣赏和享受那美丽的风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任何“引导”都应当有利于学生从感受中领悟。教师的“引”就是要选择呈梯级状的阅读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制订阅读步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就是要指导阅读方法,组织阅读交流,进行阅读评价。1.循序渐进,先读后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是他们感悟课文的基本方式。这一阶段千万不能少了“朗读”环节,尤其是有感情朗读文本和集中注意力的“默读”文本。“读”便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教师“讲”出

3、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课本的提示和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防止学生还未有所“感”,便要求学生有所“悟”;要防止少数学生囫囵吞枣,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我的做法是:先以生动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吊起他们的胃口”,然后告之阅读的初步目标,并明确要求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篇,画出文章中有助于表现中心的关键语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能让学生一步步进入阅读境界,有所感,进而能有所悟。2.大处着眼,整体感悟。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到各种成分再注意到整体,而是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阅读

4、教学应当始终把课文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注重从整体上感受和领悟。对课文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感悟,都应放在整体中进行,具有整体观的意识,即“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如对课文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感悟,就不能离开课文内容的感悟;反过来,离开课文的形式也不能感悟、分析结构。二、巧布疑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苗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曾先后提出这样两个问题:首先,皇帝赤裸着身子,光溜溜地走上大街了

5、,出这个丑应该由谁来负责任?为什么?学生反响热烈,阅读之后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皇帝咎由自取,另一种是骗子太狡猾,经过辩论,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骗子可恶,但皇帝这“破蛋”实在是又腥又臭。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些人能说真话?哪些人尽讲假话?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阅读课文,经过讨论,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用意。为什么“问题”对阅读教学如此重要呢?首先,“问题”能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其次,“问题”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恰当的问题,是阅读目标的具体化,凝聚着教者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它引导着学生

6、积极主动而又目的明确地进行阅读,从而使学习活动活泼有序地进行。再次,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思考、品味、感悟,自然而然地成了阅读活动的主人。“问题”使“感”落到了实处,“悟”也有了方向。需要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要求,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既可以提出有关思想内容、结构思路方面的整体性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些引导学生反驳的迷惑性问题;既可以要求学生联想、想象,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评析。三、指点迷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是阅读的开始,理解是阅读的核心,最关键的便是思维活动,恩格斯曾把思维称颂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要激活思维,需要科学

7、的阅读方法点击,同时阅读能力也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方法的历练才能综合形成。发展思维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进行。语文的思维是凭借语言这个工具的思维,思维的内容又必须凭借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二者结合的方式就是读写听说。如在教学鞭儿脆脆响这篇小说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说设计了二嘎子考验丁区长这个情节,文章表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有没有你熟悉的类似的影视文学作品或社会现象同样表现出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学生很认真地思考,很快便有人想到了秋菊打官司,想到了“民告官”。分析结束时,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如果二嘎子认错了人,来者不

8、是关心群众、任劳任怨的丁区长,而是骄横的“张区长”,故事又会怎样呢?写一个300字的片段。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便是从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着眼的,效果显著。在学习说明文时,我常会问“这种说明顺序是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在教议论文时,则会问,“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论据来?”,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优化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应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开放的环境。具体地讲,分为两个方面。1.民主宽松。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宽松时空,才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

9、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喜形于色,有的学生会手舞足蹈,甚至还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别人的发言所有这些,以传统的观念可能看不顺眼,其实,这正是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表现,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还应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的思想、他的“感悟”,要防止以教师的“悟”取代学生的“悟”,以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答案,取代学生的“悟”,因为这是一种扼杀学生思想活力的教学专制。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和“出格”的理解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允许他们对一些权威的观点和传统的结论进行大胆的颠覆。我们培养的应该是有独立个性、有创造精神的人,而不是奴性的人。如初三教材中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中心,教参上

10、延续至今的说法依然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难道“嫌贫爱富”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吗?如果以这样的“答案”去“统一”学生的“悟”,作品的人文精神、教育意义便大大削弱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何谈起?2.拓宽延伸。“拓宽”,即把阅读对象从文体拓展至作者、时代背景、思想修养、同类作品以及其他相关的作品,“拓宽”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全面而深刻,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延伸”便是将学生的感悟延伸至社会生活。学习是为了“学会生存”,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语文教师应如火花,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科学合理的点拨让学生燃起智慧火焰,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