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徐闻中学高三物理第四次周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53141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徐闻中学高三物理第四次周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徐闻中学高三物理第四次周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徐闻中学高三物理第四次周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徐闻中学高三物理第四次周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徐闻中学高三物理第四次周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徐闻中学2010届高三第四次周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熊小勤)2009.10.10(满分:300分 时间:150分钟)(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3如图为表演杂技“飞车走壁”的示意图.演员骑摩托车在一个圆桶形结构的内壁上飞驰,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a、b两个虚线圆表示同一位演员骑同一辆摩托,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进行表演的运动轨迹.不考虑车轮受到的侧向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A在a轨道上运动时角速度较大 B在a轨道上运动时线速度较大C在a轨道上运动时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较大D在a轨道上运动时摩托车和运动员所受的向心力较大14、甲、

2、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将甲、乙两球分别以大小为v1和v2的初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A同时抛出,且v1v2B甲迟抛出,且v1v2D甲早抛出,且v1v215、一物体以初速度v0从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运动到最高点,然后又沿该斜面向下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由以上已知量可求出的物理量是高.考.资.源.网A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的加速度高.考.资.源.网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的加速度 高.考.资.源.网C物体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高.考.资.源.网D物体从出发到返回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高.考.资.

3、源.网风轮MN学科 网16、农民在精选谷种时,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谷种和瘪谷(空壳)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对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大些B谷种和瘪谷飞出洞口后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谷种和瘪谷从飞出洞口到落地的时间不相同DM处是谷种,N处为瘪谷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只有两个选项正确,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1.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

4、,正确的说法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22铁路转弯处的弯道半径r是根据地形决定的弯道处要求外轨比内轨高,其内外轨高度差h的设计不仅与r有关,还与火车在弯道上的行驶速率v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一定时,r越小则要求h越大 Bv一定时,r越大则要求h越大Cr一定时,v越小则要求h越大 Dr一定时,v越大则要求h越大23下面哪些认识中正确的是A“神舟”七号飞船开始升空阶段为超

5、重状态,而落地前的一段为完全失重状态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牛顿是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假想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24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由此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体重为kg的小芳在校运会上,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m的高度,成为高三组跳高冠军。若忽略空气阻力,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芳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B小芳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小芳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D起跳过程地面对小芳至少做了900J的功25光滑绝缘细杆与水平面成角

6、固定,杆上套有一带正电小球。为使小球静止在杆上,可加一匀强电场。问图中给出的四个方向中,沿哪些方向加电场,有可能使小球在杆上保持静止垂直于杆斜向上垂直于杆斜向下竖直向上水平向右第卷(非选择题共182分)AOCBFF/F1F2甲乙34(18分) (6分)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套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在本实验中,两次拉橡皮条时,都需要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这样做的目的是 (12分)学校实验小组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

7、(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一)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时的系统误差,使分析数据时可以认为砂桶的重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有:_;_。(二)如图乙所示是某小组在做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加速度的大小是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S1 S2 S3 S4 S5 S6图乙甲水平实验台滑轮砂桶小车细线打点

8、计时器纸带长木板(三)另一小组在该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F/N0.1960.2940.3920.4900.588a/ms-20.250.580.901.201.53 请在图丙所示的坐标中画出a F的图线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实验没有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C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35(18分)在游乐园坐过山车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游戏。游乐园“翻滚过山车”的物理原理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斜槽轨道AB、EF与半径R=0.4m的竖直圆轨道(圆心为O)相连,AB、EF分别与圆O相切于B、E点,C为轨道的

9、最低点,斜轨AB倾角为37。质量为m=0.1kg的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先后经B、C、D、E到F点落入小框。(整个装置的轨道均光滑,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球在光滑斜轨AB上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要使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A点距离最低点的竖直高度h至少多高及在C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36.(18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体在O点以初速度v0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方向射出,如图所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重力外,还受到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 (1)若F=mg,要使物体保持v0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在某一方向加

10、上一定大小的匀强电场,求此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F=2mg,且电场强度与第(1)小题中的场强大小相同,仍要使物体沿v0方向做直线运动,那么该电场强度的可能方向如何?求出物体沿入射方向的最大位移和回到O点的最短时间,以及回到O点的速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题号13141516答案BDAB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每选对一项得3分,错选、不选者本小题得0分题号2122232425答案ACADCDACCD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34(18分)(8分) (2分) F/Na/ms-2O0.40.80.1

11、20.160.200.10.20.30.40.50.6 相同位置(2分) , 保证前后两次拉橡皮条时的效果相同(2分)(12分)(一)将长木板一端垫起,让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阻力;(2分)小车质量远大于沙桶的总质量。(2分)(二)0.86,(1分),(2分)0.64(1分)(三) 如图(无标度、图线作成折线或曲线均不能得分)(2分) AB(2分)35.(18分)解:(5分)小球在斜槽轨道AB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合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分)m/s2(2分)(13分)要使小球从A点到F点的全过程不脱离轨道,只要在D点不脱离轨道即可。物体在D点做圆周运动临界条件

12、是: (2分)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分)解得A点距离最低点的竖直高度h至少为:m(2分)从C到D由动能定理的: (2分)在C点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联解得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N(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在C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1分)36(18分)解:(1)设所加场强E的方向与角,如图所示,则 (2分)(2分)且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 (2分) (2)设场强E与,要使物体做直线运动只须 (3分) 1)当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小,沿方向的位移最大,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1分)又 可得(1分)2)当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回到O点时的时间最短,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1分) 又,可得 回到O点的最短时间(1分) 回到O点的速度(1分) 负号表示与反向(1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