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第04节卫星教案12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52573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7章第04节卫星教案1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07章第04节卫星教案1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07章第04节卫星教案1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07章第04节卫星教案1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7章第04节卫星教案12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教学重点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作匀速圆周运行的最大速度。 教学难点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作匀速圆周运行的最大速度。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解决天体运动的两条思路是什么?万有引力作为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板书:F万=F向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引课提问:我们在看电视实况转播时总听到解说员讲: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我们正在通过太平洋上空或印度洋上空的通讯卫星转播电视实况,那么卫星是如何

2、发射出去的?人造卫星的运行速率与其轨道半径有何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板书: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新课教学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 卫星运行的速度人造卫星的运行速率与其轨道半径有何关系?引导: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万有引力)设地球质量为M,某颗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此卫星质量为m,它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等式两边都有m,可以约去,说明与卫星质量无关。于是我们得到从公式可以看出,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其本身质量无关,与其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轨道半径越大,运行速度越小;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度越大。换句话说,离地球越近的卫星运动速

3、度越大。(同学们推导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2、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运行情况。最早研究人造卫星问题的是牛顿,他设想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地面某一高处平抛一个物体,物体将沿抛物线落回地面。物体初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远。考虑到地球是圆形的,应该是这样的图景:(板图)当抛出物体沿曲线轨道下落时,地面也沿球面向下弯曲,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也改变了。当物体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总要落向地面,总也落不到地面,就成为地球的卫星了。3、宇宙速度从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要想使物体成为地球的卫星,物体需要一个最小的发射速度,物体以这个速度发射时,能够刚好贴着地面绕地球飞行,此时其万有

4、引力近似等于重力提供了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其中,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9.8m/s2。R为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6m。代入数据我们可以算出速度为7.9103m/s,也就是7.9km/s。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板书:第一宇宙速度v=7.9km/s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一个物体,使其成为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若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一个物体,物体将在贴着地球表面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将在离地面远些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现在同学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分析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得到一个结论:卫星轨道离地球越远,其运动速度越小。现在我们又得到一个结论:卫星的发射

5、速度越大,其运行轨道离地面越远。这两者是否矛盾呢?其实,它们并不矛盾,关键是我们要分清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速度:比如我们以10km/s的速度发射一颗卫星,由于发射速度大于7.9km/s,卫星不可能在地球表面飞行,将会远离地球表面。而卫星远离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其在垂直地面方向的运动,相当于竖直上抛运动,卫星速度将变小。当卫星速度减小到7.9km/s时,由于此时卫星离地球的距离比刚才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此时受到的引力比刚才小,仍不能使卫星在此高度绕地球运动,卫星还会继续远离地球。卫星离地面更远了,速度也进一步减小,当速度减小到某一数值时,比如说5km/s时,卫星在这个位置受到的地球引力

6、刚好满足卫星在这个轨道以这个速度运动所需向心力,卫星将在这个轨道上运动。而此时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卫星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板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如果物体发射的速度更大,达到或超过11.2km/s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11.2km/s这个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板书: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如果物体的发射速度再大,达到或超过16.7km/s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16.7km/s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

7、度。板书: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4、同步通讯卫星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种卫星同步通信卫星。这种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所以从地面上看,它总在某地的正上方,因此叫同步卫星。这种卫星一般用于通讯,又叫同步通讯卫星。我们平时看电视实况转播时总听到解说员所说的太平洋上空或印度洋上空的卫星都是通讯卫星,在北京上空有没有同步卫星呢?同步卫星有何特点呢?大家来看一下模型(出示模型,引导学生讨论) 若在北纬或南纬某地上空真有一颗同步卫星,那么这颗卫星轨道平面的中心应是地轴上的某点,而不是地心,其需要的向心力也指向这一点。而地球所能够提供的引力只能指向地心,所以北纬或南纬某地上空是不可

8、能有同步卫星的。另外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此卫星离地球的距离只能是一个定值。换句话说,所有地球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正上方的一条圆弧上,而为了卫星之间不相互干扰,大约3度角左右才能放置一颗卫星,地球的同步通讯卫星只能有120颗。可见,空间位置也是一种资源。(让学生推导同步卫星的高度)。同步通讯卫星的特点:1、在赤道平面内。2、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3、高度一定。值得说明的是:卫星在发射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和在升降机中相同。卫星进入轨道,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凡是工作原理与重力有关的仪器(天平,水银气压计)在卫星中都不能正常使用,凡是与重力有关的

9、实验都无法进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万有引力定律来研究天体运动的问题;掌握了万有引力是向心力这一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了解了卫星的发射与运行的一些情况;知道了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最后我们还了解了通讯卫星的有关情况,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较多,希望及时复习。1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扩展的课程,所以设计时注意加大知识含量,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注意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避免套公式的不良习惯。围绕第一宇宙速度的讨论,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卫星运动图景。2同步卫星模型是用一地球仪改制而成,用一个小球当卫星,小球与地球仪用细线相连,细线的一端可在地球仪的不同纬度处固定。作业 P:110 1、3、4、5板书设计1、卫星运行的速度2、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3、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7.9km/s 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4、同步通讯卫星特点:、在赤道平面内。、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高度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