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51976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文 质 论陶东风“文”“ 质 ”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 ”,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 “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 ,

2、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 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 统一说。汉

3、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 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 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 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

4、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2资文宣。 ”“质”是本,是体;“文” 是象,是用。 “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 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 “质资文宣”,就是“质”待“

5、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 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 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

6、确的一项是()A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B孔子所说的“ 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C孔子提倡“ 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 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D “文质”有

7、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B刘勰看重“ 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

8、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 ”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3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

9、,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于是永德言不用。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10、,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发配C.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偿:偿还D.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 至:周到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做官“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3 分)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

11、俭约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 “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

12、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译文: (2)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译文: (二)古诗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4采 桑 子晏 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 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 分)9.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10.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

13、)(1)子曰:“岁寒, 。 ” (论语)(2)相顾无相识, 。 (王绩野望 )(3)问渠那得清如许, 。 ( 朱熹观书有感)(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 爱莲说 )(5 惶恐滩头说惶恐, 。 ( 文天祥 过零丁洋)(6)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跟穷人一起上路鲍尔吉原野那一次,我从油麻地去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途中步行经过一个隧道。隧道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印象是宽亮如昼。走着,目光被左壁招贴画吸引: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而来。他刚毅精悍,左腿是机械假肢,吃力地、渴盼地向前疾行。画面正文的文字

14、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几个大字跟穷人一起上路。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照片用镀铬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明,一幅连一幅延伸到前面。画面上的汉子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向你迎面走来,昂着头,有些吃力地移脚。然后是一行比一行小的字:跟穷人一起上路。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大家似乎衣食丰足

15、。在这幅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招贴画中, “穷人”两个字竟很尊贵,关注他们如同每个人的责任。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我心里默念:跟穷人一起上路、跟穷人一起上路这时,耳边歌声趋近,不远的地方有一支乐队。四个淡蓝色牛仔装的年轻人在弹唱,隧道高瓦数的橙光把他们的脸庞勾勒得十分柔和。他们沉静地吟唱美国乡村歌曲,弹电贝司的女孩5子很卖力,头发在肩膀上跳。他们脚下一只干草色的牛仔帽里有散钞,纸卡上写着:为脊髓灰质炎病童筹款。乡村歌曲在海底隧道回荡,宁静而朴素。曲调如 RICHAEDMARX 的风格,把渴盼压在了心里,舒展、大度而倔犟,如 foolsgame,又 my confession。吉它、蓝色牛仔装和他们头发上金黄的轮廓,与音乐一起构成了奇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