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50996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导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导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导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导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石潭记》导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导学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教学案通海学校 张新清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理解文章为何前乐后忧,而感情并不矛盾。2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 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正确看待作者当时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自然景物细致观察,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品读精彩语段,体会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精彩描写。 3理解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课时准备:两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

2、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接触过他的江雪,谁还记得它的内容?同学们能齐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吗?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也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二、自主合作学习 1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字 , 代文学家,“ ”之一。

3、本文是他被贬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之四。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根据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为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寂寥( ) 差互( ) 幽邃( ) 悄怆( ) 龚古( ) 恕己( ) (3)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加点字 篁竹 尤 坻 屿 嵁 翠蔓 可 许 佁然 俶尔 翕忽 斗 蛇 犬牙 差互 悄怆 清 (4)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4、,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4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5创设情景朗读课文,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三、合作探究第一段1

5、、齐读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先用原文后用译文回答。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4、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5、第一段中哪个句子写出了小石

6、潭的人迹罕至? 伐竹取道6、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板书: 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7、全班齐读第一段。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2.积累语言: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本上。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按照游览的顺序,继续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理解了第一段的文意,下面继续课文以下内容

7、的理解。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二、自主合作学习: 用原文回答: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使用了哪些动词?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5朗读课文,三、合作探究。(一)探究第二段1、齐读2、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 4、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

8、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板书: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动静结合特写镜头5、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二)探究第三段1、女生读2、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明确: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两个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3、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

9、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板书: 小潭源流 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4、齐读第三自然段。(三)探讨第四段1、男生读2、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0、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板书: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四)第五段: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四、再读课文,交流反馈或深入思考: 1、 第一段描写了 、 、 以及潭边的 。 第二段描写了 和 。表现潭水 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 、岸势的 来写。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 的气氛。 2、(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11、(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4)小组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乎矛盾,该如何理解?(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3、总结全文。 课文是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4、师生共同交流本文的写作特点 5、教师小结: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

12、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五、拓展延伸,练习测评: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 2. 根据要求填空 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 。 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 。 3.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写鱼静态的句子 。 写鱼动态的句子 。 写鱼情态的句子 。 4.文中与“庭下如

13、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曲同工之妙的句是 。 5.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 、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 6.用原文的一个字回答问题: 作者开头写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结尾写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8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 。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9.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伐竹取道”与上文“ ”呼应,又为下文“ ”埋下伏笔。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 。 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六、布置作业:背诵全文。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见小石潭:隔、闻、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