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50988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0 页2008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 文本试卷分为第 1 卷和第卷两部分。第 I 卷为选择题,共 4 页;第卷为综合题,共 4 页。全卷共七大题, 19 小题,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0 分)一、(12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A宝藏(zng) 造诣(zh) 审时度(du)势B炽(ch) 热 袅娜(n) 长歌当(dng)哭 C唾(tu) 液 侥(jio)幸 丢三落(1) 四D纤(qin)细 哺(b) 育 百舸(k)争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A.证券 豁然开朗 众志

2、成城B.浮躁 川流不息 苍海一粟C.藉贯 弱不禁风 残羹冷灸D.寒暄 完壁归赵 大显伸手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第 2 页 共 10 页A.远大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B当代军人在危难面前一往无前,彰显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内涵。C.手足口病的防治,要从日常的卫生习惯抓起,切不可三心二意。D黄山,奇险俊秀,巧夺天工,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4下列句子,有语病 的一句是 (3 分) ,A.火炬传递,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B为汶川地震的死难同胞下半旗志哀,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公民生命的尊重。C.这家工厂经营理念陈

3、旧,缺乏技术革新,去年产值下降了近一倍多。D一项调查表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提高。二、(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中学时期读什么书,不是一个小问题。像 鲁迅所说,胡乱地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 的阅读颇有些类似今天的“ 快餐式阅读”,吃下去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 烂肉”,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还可能成为畸形人。因此, 对中学生的阅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今天,提倡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后代的精神素质与生命质量。 第 3 页

4、 共 10 页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要有正确的方法。用那种“ 一主旨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方法阅读,是很难进入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感受、体验他们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的涌动和思绪的感悟,或者只有某种想象、创造的冲动,尽管你还不能对作品主题、写作技巧作出明确的分析,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 第一感觉、涌动、感悟、冲动”是最可贵,也是最重要的。文学经典,从根本上说,是

5、一种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文学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文学经典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应该细心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所以,对语言的敏感与驾驭能力,也应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学经典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他人的示范性分析,无论怎样精彩,都只能是启发,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阅读。经典的真正魅力更多的还要你自己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

6、内化为你的精神。(节选自钱理群用文学经典滋养年轻一代,有改 动) 第 4 页 共 10 页5下列有关文学经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学经典是滋养品,不从中汲取营养就一定成为畸形的人。B文学经典是前辈人创造的、能滋养下一代的精神食粮。C文学经典通过读者的内化,可以提升精神,健全心灵。D文学经典阅读的如何,关系到民族后代的精神素质与生命质量。6下列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用那种机械、冷漠的方法阅读的人,是绝不能进入文学世界的。B.不用 “心”与作者或作品人物进行交流,很难感受、体验到他们的情感。C阅读经典只要把精力放在品味语言上,就可以使人变得更加美好。D经典的

7、魅力只有靠自己才能发现,别人的分析不能代替自己的阅读。7下列对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阅读文学经典要有正确的方法。B阅读文学经典要学会感悟作品的语言。C阅读文学经典必须明确分析作品的主题。D阅读文学经典要有自己的发现。三、(1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既 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 颇之右。 第 5 页 共 10 页廉颇曰:“我 为赵将,有攻城野 战之大功,而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 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 见廉颇,相

8、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9、)A.拜 为上卿 拜:授给官职。B相如引 车避匿 引:引导。C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D卒相与欢 卒:终于,最终。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第 6 页 共 10 页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徒以吾两人在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相同,相同。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臣等不肖,请辞去。A我们没有才能,请求辞退我们吧。B我们不够孝顺,请求辞退我们吧。C.我们不够孝顺,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D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廉

10、颇对蔺相如的官阶高于自己,心生不满。矛盾由此产生。B廉颇口出恶言,表明了他居功自傲、心胸狭窄的性格弱点。C.蔺相如退让回避,表现了他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高尚品质。D.在门客劝说下,廉颇不计私怨,负荆请罪。廉、蔺成为生死之交。四、(6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213 题。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第 7 页 共 10 页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句描绘春光融融、山河秀丽的景象。B第二句写了春风送来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C第三句描写飞燕在泥水中嬉戏的情形。D尾句描绘鸳鸯在暖暖的沙地中相伴而眠的画面。13对这首诗的赏析

11、,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一、二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诗人对春天的强烈感受。B三、四两句以动景衬托静景,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C.全诗宏观勾勒了初春风光图,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D全诗对仗工整,语言自然流畅,平白如话,无雕琢之痕。第 II 卷 (综合题 共 60 分)5、 (5 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填五句)(1)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2) ,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3)落霞与孤鹜齐飞, 。 (王勃滕王阁序 )(4)别有幽愁暗恨生, 。 (白居易琵琶行 ) 第 8 页 共 10 页(5)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6)回首向来萧

12、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 )6、 (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节选)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 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 该 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 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

13、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 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 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第 9 页 共 10 页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 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