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50010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顺应论的角度谈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摘 要】语码转换现象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其研究路向分别为语法路向、社会语言学路向、心理语言学路向、会话分析路向和语用学路向。本文试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 /1/view-12418227.htm【关键词】顺应论;语码转换;中文流行歌曲一、引言语码转换泛指语言使用者在一个句段或语篇中从使用一种语言到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转变,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增多,汉英语码转换日益频繁的出现在报刊、广告、歌曲等媒介中。本文以中文流行歌曲为语料,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角度,对语码转换的三种顺应

2、做出分析、解释,旨在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歌曲中的这一语言现象。二、文献综述国外的语码转换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广义上讲, 语码转换“指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成分的并置”(McCormick 2001:447)。在实际应用中,一些语言学家(如Kachru 1983和Sridhar &Sridhar 1980)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之间存在区别。另外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如Gumperz认为“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语内,语言并置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或次系统”。本文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在语码转换的定义上选用第二种观点

3、,即语码转换是指在某一话语内(包括词、短语、小句和句子等层面)出现两种不同语码交替使用的情况。现有的语码转换研究可以划分为语码转换的语法路向研究、社会语言学路向研究、心理语言学路向研究和会话分析路向研究。语法路向研究的学者们试图提出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然而在具体的语料面前这些规则常失去了所谓的普遍性,并且这种方法只是说明了语法方面的一些规则,而严重地忽视了社会、心理和文化等因素在语码转换中的积极作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力图要阐明语码转换与影响语码转换使用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但也忽略了心理、认知等因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路向试图解释语码转换时的心理过程,只可惜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语用

4、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实际上包括了前面那四种研究方法,所以语用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中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性模式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有很好的解释力。三、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语用学的语言顺应性理论是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的新解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Verschueren 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语言的商讨性指“所有的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

5、做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语言的顺应性则指“语言使用者可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的特性。在语码转换过程中,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做出分析。四、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顺应模式的分析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性,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广泛出现在中文流行歌曲中,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具有时尚感。这些歌曲中的语码转换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对语言、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一)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语言现实

6、顺应的语码转换指那些由于纯粹的语言因素引起的交际者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这种语码转换是完全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而发生的。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歌词的内容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常用英文来表达一些词义,而在中文中又缺少恰当的对应词,或对应词与英文表达的概念有所差别,这时,出于对语言现实的顺应,语码转换就发生了。例1:babe 爱我就不离手 请牵起我的手iphone 暂时就让它松手Babe 爱别只传不说 简讯让他闭口爱我 就真实的对我说-爱不离手 (萧亚轩)例2:哦 QQ爱是真是假谁去猜不管它大步向前迈只要多点自在相聚少点空白-QQ爱 (王麟)例1中的“iphon

7、e”有多种理解,但是,无论哪种理解在汉语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应词,大家都普遍直接使用“iphone”来指代这款手机,所以为了适应语言现实,歌词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例2中同样如此,没有一个汉语的对应词来翻译“QQ”,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歌词就出现了用语码转换来实现语言的过渡,对语言现实进行了顺应。(二)语码转换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作为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而出现的语码转换指交际者出于对某个特定的文化、习俗和规约等的考虑和尊重而出现的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社会规约在这里指的是在某个社会中被绝大多数成员认为是符合常规的、能够被接受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例1:问今年你几岁有过几次 one night

8、吓得我发呆这是什么E时代赶快对他说拜拜-QQ爱 (王麟)例2: Sexy不是我的标签你越粘我我越拒绝-爱情变奏曲 (王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例1中的 “one night”(一夜情)和 例2中的 “sexy” (性感) 都是在公共场合很少被人谈论的词汇,为了顺应社会规约,使用英语来表达这一概念能使听这些歌曲的人避免尴尬,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比较开放的,因此使用汉英的语码转换是合情合理的。(三)语码转换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心理动机是指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及动机、意图等心理因素。对于心理动机的顺应,交际者可以利用语码转换实现辨别功能、洋化效果、解释功能、经济、方便功能等,这种顺应属于

9、主动顺应。例1:栀子花开 so beautiful so white这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怀-栀子花开 (何炅)例2:爱是Cappuccino苦苦的美丽滋味藏在我心头久久-Cappuccino (萧亚轩)例1这首歌表达了学生时代的美好情怀,现如今大部分学生都会英语,歌词通过汉英的语码转换意在标示一种身份认同,可以拉近歌者和听者的距离。例2通过“Cappuccino”一词的语码转换,给歌曲增添了洋气、时尚的元素,体现了流行歌曲的风格。五、结语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三方面分析了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在实践中验证了顺应论这一理论的强大阐释力,并使读者对流行歌曲中这一语言文化现象有所了解。但同时必须指出,中文流行歌曲中过多的语码转换会使歌曲这一文化形式逐渐西方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应辩证的看待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参考文献】1Ronald Wardhaugh.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2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24(1):85-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