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

上传人:铁**** 文档编号:12848825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内容及第1113页练习二的第1、3小题。内容简析教材在具体的场景中呈现“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知道“上”的位置高,“下”的位置低,面对的位置是“前”,背对的位置是“后”。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

2、活经验,即上是指高处,下是指低处,面对着的是前面,背对着的是后面,再结合情景图,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并且应用物品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承前启后链学习:辨别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判断如:二楼的上面是三楼,二楼的下面是一楼等类型的题。延学:能根据左、右手确定左、右的位置关系,会做形如:在小兔卡片的左边贴上小狗卡片等类型的题。复习:参照点,也叫参照物,是判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指向地球的一方是“下”,相反的方向是“上”,以“活动者”为参照点,他“面”朝的方向是“前”,相对的方向就是

3、“后”。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法:师:布置预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小调查,谁能说一说教室的上面有什么?教室的下面有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师:谁再说一说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呢?学生汇报并由此导入本课课题,教师板书:上、下、前、后。(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利用学生身边现实的情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学习“上、下”“前、后”奠定基础。】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画面显示长江大桥上车船往来的情景,有火车、汽车、轮船等。教师导语:图上有车、有船,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啊!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大桥上有什么?大桥下有什么?货车前面有什么?货车后面

4、呢?由此导入本课课题。【品析:通过展示教材上的情景图,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便于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促进了师生互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 歌曲导入法:教师请一名学生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并提出问题:天上有什么?白云下面有什么?在学生回答后导入本课课题。【品析:利用学生爱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歌词,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和学生共同观察教材第9页的情景图,提取图中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两

5、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图中的交通工具有、和。这几种交通工具处在不同的位置上。(2)鼓励学生描述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如桥上面有什么?火车下面有什么?货车的前面有什么?后面呢?【品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情景图,能比较直观地判定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只要学生能表达得比较清楚就应给予表扬。位置关系描述:(1)从和的位置看:在的下面,还可以说在的上面。(2)从和的位置看:在的下面,在的上面。(3)从 和 的位置看: 在 的下面, 在 的上面。小结:“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跟

6、“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对。(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情景图,加深对位置的理解,了解到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上和下的关系以及上和下的相对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判断能力。】顺承知识点一,研学知识点二。在总结知识点一的基础上,老师提问:怎样区分“前后”?两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1)继续观察教材第9页情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桥上的汽车排成一列,有前后位置关系。如下图:(2)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的前面有,的后面有,可以看出是参照物;也可以说的前面有和,的后面有和,这时

7、参照物有了变化分别是和。小结: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二者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表达。】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深刻地理解和熟练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质疑:怎样才能确定参照物?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在”字后面是谁,谁就是参照物;或者“的”的前面是谁,谁就是参照物,找准参照物是判断位置关

8、系的前提。【品析:在判断位置关系时,找准参照物是关键,记住“在”和“的”这些关键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回顾“上、下”“前、后”的相关内容,知道“上”和“下”是相对的,“上”的位置高,“下”的位置低;“前”和“后”也是相对的,面对的位置是“前”,背对的位置是“后”,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怎样确定“左”和“右”呢?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创设熟悉的情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

9、解和掌握上与下、前与后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如果只靠教学理论灌输给学生,效果会大打折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会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我的反思:板书设计上、下、前、后 第2课时左、右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0页内容及第1113页练习二的第2、46小题。内容简析教材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左、右的标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2.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3.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确定物体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教法与学法1.教学时,教师应借助左、右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使学生对左、右的认识逐步深入;创设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辨认左右位置关系。2.学生首先要分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接着观察并说出自己身边的左、右,并学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承前启后链学习:辨别物体的左、右的位置关系,知道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延学:熟知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会描述东、西、南、北以及里面、外面等空间方位关系。复习:知道自己的左手、右手。例如:吃饭时,一般是左手拿着馒头

11、,右手拿筷子去夹菜吃。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画面呈现出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情景,老师讲得特别精彩,同学们也听得非常投入,这时,老师转过身去举起右手说:“这是右手。”同学们也模仿老师的动作举起右手来,画面定格在这里。老师导语:另一只手是我们的左手,那么我们的左手和右手能做什么呢?你能分清左和右吗?由此导入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在教师的引导、课件的情景配合下,从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双手出发,让学生体验自身存在的左右,进而感受到“左右就在我们身边”。】 游戏导入法:做“说说我的五官”的游戏,教师掌握游戏的节奏,即由易到难,先让学生说一说五官有哪些,再

12、逐渐增加难度,嘴鼻子左眼、右眼对于说对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说错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指出原因,之所以有的同学出现错误,就是因为分不清左、右,由此导入本课课题。【品析: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尤其说错左右的学生,更是迫切想知道正确的答案。】 兴趣导入法: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生:喜欢!师:喜欢的同学请举手(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自己看一看,举的是哪只手?学生们议论,有的说是右手,有的说是左手。师:另一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呢?和同桌说一说,哪一只是左手?哪一只是右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左右。由此引入课题。【品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课堂上举手

13、发言的动作引出课题,自然轻松。】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与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10页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左、右的标准。(详见配套课件部分)(1)提取图中的信息。老师和学生共同举起了右手。另一只手没有举起。(2)提出问题:两只小手能做什么?【品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手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比较直观地判定两只手的位置关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1:右手拿筷子,左手拿馒头;学生2:右手写字,左手压着本子等等。【品析:初步感受位置的概念,在列举左手和右手的功能的同时建立起

14、左和右在自身的存在感。】顺承认识“左、右”,研学“左、右”的位置变化。在认识“左、右”的基础上,老师提问:在变化中怎样认识“左、右”?(1)判断“左、右”时,常用我们的左右手来作为判断标准,与右手对应的一方是右边,与左手对应的一方是左边。让学生用左手摸一摸左耳、左眼、左脚,用右手摸一摸右耳、右眼、右脚。(2)当我们的正面发生改变时,相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前、后的位置将发生变化,左、右也会发生变化。(3)要求全体学生在座位上后转,说一说这时的左边、右边有了什么变化。小结:左和右是相对的,左和右不能独立存在;观察者方向不同,左右不同。(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通过“摸一摸”“转一转”等活动激发学生

15、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判断,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判断。】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讲得也非常好。看来平时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能找出各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质疑:说出情景图中人物的左和右时,能以我们自己为观察者吗?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在情景图中有具体人物的时候,要以图中的人物为观察者,判断他的左和右,而不能以我们自己的左右来判断。【品析:在本课的学习中,左和右的相对性是重难点,对于图中出现的人物,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来观察,造成错误判断。如果图中的人物是面对学生的,他的左和右正好和学生的左和右相反。】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