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48742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主干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3.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8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9.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如何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具有包容性2下列选项中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

2、方文化各具风采 史学典籍一脉相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识A B C D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特点。实用性 理论性 整体性 尖端性A B C D2020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1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4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5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 五颜六色

3、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这表明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7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 史书典籍 音乐 绘画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

4、相处 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9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所罕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

5、于世界前列 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A B C D1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 B C D 13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

6、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战胜各种灾害的强大物质力量 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14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_.爱好和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强不息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爱国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勤劳勇敢 坚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头脑15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关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

7、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二)非选择题几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16辨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172020年6月26日,由四川省什邡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加快在后重建步伐”知名专家及主流媒体座谈会在什邡市举行。与会专家指出,“抗争救灾精神”无时不刻不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总能克服困难,赢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

8、势下,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研讨,将成为中国面对各种各样困难的理论武器,对灾后重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具有深远意义。(1)你认为抗震救灾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抗震救灾精神的价值?(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政治(十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C 4.A 5.A 6。B 7.A 8.D 9.D 10.B 11.A 12.A 13.D 14.C 15.D(二)非选择题16.(1)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

9、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所以,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7.(1)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抗震救灾精神是战胜各种抗灾难和困难的力量源泉。抗震救灾精神是维系国家和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抗震救灾精神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抗震救灾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2)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的文化窗体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要住呢个却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