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4811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听了奇怪的大石头一课,从张老师课中感悟到了每一次课都是教师和文本,和学生的对话过程,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针对张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1、张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在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等几个方面,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比较到位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靠。2、教学重点突出,学习了大石头的特点,以及我们小时候玩时对大石头引起的兴趣。但难点的突破和把握还应商榷。我觉得重点应放在“大石头为什么会引起李四光的兴趣?他是怎样提出疑问,又是怎样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等几方面来解读课文,把人文性和语文味很好地结合起来。3、另外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对待学生的疑难问题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两次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可是老师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这是教学中非常忌讳的。教师应呵护学生求知的欲望,给予充分的肯定。4、渗透方法传授“想想,我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呢?哦,对,要抓住这几个要素。 ”“谁听出来了,她在归纳主要内容的时候,漏掉了哪一项?”这里,于老师主要传授的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领着学生回忆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不足,从而把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一堂课一堂课的训练,扎实掌握。在引导学生回答“从哪儿看出石头大呢?”这个问题时,于老师又渗透了方法的传授。如,大

3、屏幕上出示:我从“”这个词体会到石头的大,因为.所以.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老师就引导学生按照大屏幕上的方法来说,很好。5、注重情景创设。“如果你是李四光,你会怎样问老师?”老师的这个情境一经创设,我发现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了。后面不时发出咯咯的会心的笑声。“老师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恐怕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发言也很踊跃。在学习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时,让同桌俩分角色朗读,也是一个成功的情境创设。以上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也是我近期很有心得的一个教法,学生都非常喜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愉悦中,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他们的想象能力、各方面表达能力也都得到彻底

4、激发。崔丽娟新型玻璃评课稿新型玻璃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在课的一开始,耿老师老师用课文的话直切课题,很好地利用了课本。在初读课文时,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解决对字词的理解,让字词回归到课文,同时结合生活,在教学 中随机应变,在学生说到“ 藕断丝连”的理解时,恰到好处的进行了点拨:文中的“藕”指什么?学生马上明白了,这是指“玻璃” ,与此同时也就明白了这个词语 的意思。在课文教学中,耿老师能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进行学习,给予了学生自主学

5、习的空间,符合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表格的形式,把课文所学按表格的内容罗列,很好的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且操作起来省时省力便捷可行,易于调控。在最后环节耿老师让学生做推销员,推销自己最喜欢的玻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展销会上,同学们针对自己的喜好,利用课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得头头是道,台下的同学听到推销员的精彩介绍不禁发出赞叹声,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上台讲的同学也更有自信心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6、尤为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还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学习、发展。如过在展销会前,能提出如何做好推销员的要求,那学生推销的时候就会做得更好,更有目的性,语言组织也会更清晰。在最后,建议评选一下“最佳推销员” ,以鼓励发言好的同学,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崔丽娟炎帝创世评课稿听了舒老师的炎帝创世一课,教学任务较轻,运用多媒体,上得充满乐趣。本节课的亮点有:1、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入的新颖,二是打破了教材原有结构,对教材作了合理而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新的整合,教师的主导性得到较好的体现。三是各环节过渡的流畅,一气呵成。2、整个教学流程学生高度参与,能关注到所

7、有学生。在一些重要环节和重要知识的落实上,均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探讨和质疑,课堂民主气氛浓厚。3、充分运用图片和图示,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和解释力。历史地图形象直观,包含了很多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图示的运用也是对历史问题的有力的解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4、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上已有的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5、本堂课理清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其实所有的故事都体现了人类初期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艰难,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表现出的精神可贵,即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有了这种感悟后,就能迁移到其它方面,会影响到他们的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6、注意了主次问题,重点要突出。 崔丽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