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47954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第一章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息化在经济科学技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亦已成为热点,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乃至综合国力。什么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呢?2003年11月14日,建设部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 决策和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外都把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作为改革建筑产业,降低工程运作成本,提高行业工作效率的主要突破口,而信息化

2、则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集成应用研究开发仍然处于各自为战摸索尝试的开发阶段,引进的软件也需要消化使用的过程。在中国,建筑业主要可以分为设计领域和施工领域,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可以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已有近40年的历史,回首这段发展历程,对于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讲,会备感亲切,充满激情;对于更多的人来讲,可以总结规律,分析发展趋势,让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1从总体上看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众所周知,建筑业信息化在设计领域和施工领域均已得到发展。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哪一领域,迄今为止,信息化都起到了提供生产和管理工具的作用

3、,但在两个领域中侧重有所不同。在设计领域,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信息化提供的工具更侧重于生产方面,同时,一些设计单位已经采用信息系统对设计过程进行管理,信息化也为设计领域提供了管理工具,但应该说这方面与前一方面比较要弱得多。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信息化为施工领域提供的工具更侧重于管理方面,例如,不少施工企业已经在应用各种信息系统,而只有少数企业开始应用如虚拟施工等直接面向生产的信息技术。从总体上的分析为回顾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奠定基础。1.2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起源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开始建造一些复杂化和大型化的建筑工程,这些工程在结构设计方面需要复杂的力学分析,而传统的解析方法难以用于解决这样的复

4、杂问题。当时,在一些行业,例如制造业,计算机已经得到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设计领域中,一些设计者开始尝试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结构分析。施工领域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微机已经得到推广应用,这就为将计算机应用于施工企业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施工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和概预算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当时,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发展,财务部门需要处理的工作大幅度增加,涉及的方面也非常繁多。因此,一些施工企业率先应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和概预算。1.3建筑业信息化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按照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征,我国设计领域信息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其特征为计算

5、机在结构分析中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得到普及;第二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期,其特征为计算机在设计和绘图中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得到普及;第三阶段为本世纪初期至今,其特征为信息技术在协同设计和设计管理中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步走向普及。应该看到,设计领域信息化的各个发展阶段彼此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共同形成一个逐步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在一些信息化工作领先的设计企业,例如上海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结构分析、设计和制图、设计管理以及系统设计各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计算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对于设计领域信息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通过上述3个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得到

6、迅速发展。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国产应用软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例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列软件,覆盖了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个专业,不仅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国产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也降低了设计单位使用软件的成本。对施工领域信息化进行阶段划分时,可以从管理方面和生产方面分别考察。在管理方面,可以借用美国学者诺兰的6阶段模型。根据该模型,企业实施信息化时一般经历6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初始阶段,企业的一个部

7、门或者一个项目中开始应用计算机;在传播阶段,企业的其他部门看到了应用计算机的益处,也开始效仿;在控制阶段,因为企业发现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开始对信息化进行协调、控制,以求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在集成阶段,企业看到仅仅是控制还不够,需要寻找一种更好的发展方法,这就是发展集成化系统发展;在数据管理阶段,随着企业中的各类重要数据增多,企业认识到,数据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合理管理,促进其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在成熟阶段,企业把信息化作为一种商业上的战略手段来加以应用。应该说,在管理方面,我国施工领域信息化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级的阶段。尽管施工领域信息化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

8、也尽管目前极个别企业已经达到了数据管理阶段,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控制阶段和集成阶段,相当数量的施工企业甚至还停留在初始阶段。由于没有一个阶段已经完成,可以说,我国施工领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还不分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刚刚开始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在进入本世纪的头几年就进入了集成阶段,甚至数据管理阶段,并且取得了成功,例如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所以,在施工领域信息化上,每个施工企业不一定都需要依次经历每个阶段,而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生产方面,我国施工领域信息化也是从上世纪90代开始,例如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控制模板自动提升技术。近年来在大型基坑的

9、施工中,采用了自动监测和反分析技术,有人也称其为信息化施工技术。在个别大型项目施工中,还采用了虚拟建造技术。但是,总的来看,生产方面的施工领域信息化发展还很局部化,且仅仅应用在大型工程中。对于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国家政策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主管部门针对勘察设计行业甲级设计院将引进工作站系统作为资质评定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出了2000年“甩掉图板”的目标。这一标准要求提出后,广大设计单位纷纷响应,当时工作站的费用很高,应用软件也很不完善,但工作站在设计单位还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设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成功结束了手工绘图的时代。客观地看,没

10、有当时的政策,很难有2000年“甩掉图板”目标的如期实现。2001年原建设部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据此组织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其中包含了70多个示范项目。在施工领域,很多企业受到这个项目的推动,开始了信息化工作。2007年底,原建设部在特级施工企业资质标准中提出了信息化标准,并作为必备条件,对于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虽然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推迟两年执行,但不限于特级企业,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开始重视企业信息化,增加了投入,正在开发或准备导入信息系统。第37页(共38页)第二章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第2章 我国建

11、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随着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八十年代起步,“计划没有变化快”几乎成了项目经理们的口头语,在建筑行业里, “规划”不等于“纸上谈兵”、不等于“所有细节都明确了才开始行动”, 然而, 想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管理、 利用信息化管理创造效益,就要先找到行业管理里残存的疑难杂症从最早的计算机技术的开始运用, 经过20 年多年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成果显著。 勘查设计行业CAD 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工程设计过程发生了彻底革命,目前建筑行业CAD 出图率已达到 95% 以上;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施工

12、软件的应用潜力、前景十分广阔;智能建筑的实际施工近几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正在由智能建筑走向智能住宅小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得以发展, 并已开始在城市规划设计、虚拟建筑设计、房地产销售虚拟漫游等领域得以应用;数字城市的建设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等等。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的渠道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就中国的建筑行业而言,4.5% 的企业信息化处于高级水平,基本实现了核心业务的信息化运营和管理,40.96% 的企业信息化处于中级水平,信息化涵盖了主要业务流程, 实现部分数据共享,54.5% 的

13、企业信息化尚未启动或是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信息化仅限于专业软件的局部使用。这与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相比,差距颇大。2.1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仅处于初级阶段 纵观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勘查设计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设计单位的人员信息、设计项目信息、设计过程信息和设计审核等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从上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在施工管理中仍然有多于一半的企业采用的仍然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 即信息从它的产生、 整理、 加工传递到检索、利用都是通过纸介质进行的,只有少数企业应用了如 P3 、PROJECT 等软件进行现场管理,

14、在整个过程中,信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流动;在工程监理方面,由于其工作流动性大,项目现场能够达到配备多台电脑及网络以监督、记录工作进程和工作成果水平的还寥寥无几,软件市场上通用的监理软件业相当欠缺,这与设计施工相比,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晚,水平也相对滞后。因此,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无论从思想认识上,还是在专业推广中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仅有部分企业虽然不同程度地、孤立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某一部分,但仍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流与互动。2.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问题多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第一,建筑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

15、足。企业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存在一种思想。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几台电脑, 能上网, 或者建立自己的网页, 宣传公司的业绩,用电脑代替手工劳动,通过电脑制作标书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等等,这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严重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而那些处于观望中的企业,鉴于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更是逐步放弃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即使是一些走在信息化建设前例的各级建筑企业,往往都看重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相关软件的使用质量和效果,而缺少对各阶段、各子系统的统一计划、安排和管理,而处于各自为

16、政、各得其所的状态。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得到重视,阻碍了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第二,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应用,譬如,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虽然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进行。再譬如,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录入大量的数据资料,有人用“企业信息化是三分技术, 七分组织, 十二分数据” 来形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