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46625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考纲解读 1.掌握超重、失重的概念,会分析超重、失重的相关问题.2.学会分析临界与极值问题.3.会进行力学多过程问题的分析【知识要点】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

2、定的,其大小等于ma.5.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6.“传送带模型”问题两类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判断摩擦力时要注意比较物体

3、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也就是分析物体在运动位移x(对地)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和传送带速度相等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2)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果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应进一步确定其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升降机天花板上用轻弹簧悬挂一物体,升降机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10 cm,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9 cm,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g10 m/s2)()A以a1 m/s2的

4、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D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2.(2013山东22) 如图所示,一质量m0.4 kg的小物块,以v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 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 m已知斜面倾角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3.如图所示为某工厂的货物传送装置,倾斜运输带AB(与水平面成37角)与一斜面BC(

5、与水平面成30角)平滑连接,B点到C点的距离为L0.6 m,运输带运行速度恒为v05 m/s,A点到B点的距离为x4.5 m,现将一质量为m0.4 kg的小物体轻轻放于A点,物体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点,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求:(g10 m/s2,sin 370.6,cos 370.8,空气阻力不计)(1)小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v的大小;(2)小物体与运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小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t.【拓展训练】1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荡秋千

6、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神舟九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A体重约为650 NB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C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3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m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则()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

7、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4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 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1,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A4 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传送带不动,vB3 m/s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 m/s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 m/s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有可能等于3 m/s5(2014江苏8)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

8、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3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g6一个质量为0.2 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53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7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 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 m/s,动摩擦因数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