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43451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 ”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答案:C解析: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根据立法法第 8条第 4 项,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

2、追溯既往,对非犯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则允许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刑法分则中部分条文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特征,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之所以采取这种简单罪状的方式,往往是因为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所以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人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

3、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 5 毫克毒物,且知道 5 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 5 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 5 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A 项中甲的伤害行为跟乙的死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被火灾所切断。B 项中应该把甲的犯罪行为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其杀人后抛尸

4、行为。整个行为都是在一个杀人故意下实施的,甲的杀人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刑法中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联系,因果关系的有无与行为人主观能否预见无关。同时,对结果负刑事责任除需要因果关系之外,还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由此 C 项的说法正确,不选。D 项中甲以杀人的故意,利用了乙不知情的“有利条件”投毒杀人,所以甲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3.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

5、项?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答案:B4.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 岁) 。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

6、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答案:C5.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

7、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答案: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主要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6.甲和乙共同人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所犯的抢劫罪行,并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

8、别自首B.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答案:D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7.对下列哪一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拐、走、伪、保长,拐、走、伪、组长A.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B.在走私毒品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 一罪C.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

9、检查的 一罪D.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的 一罪答案:A数罪的:三种组织+杀人、保险诈骗+杀人、收买+ 强奸等挪用公款+受贿罪、生产伪劣商品+妨害公务、普通走私+妨害公务8.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 3 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答案:B9.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管制B.对

10、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 l0 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答案:D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10.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甲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答案:C11.甲系某公司经理,乙

11、是其司机。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甲催乙送其前去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乙打电话给 120 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B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在肇事后因甲对乙的“阻

12、止”和“催促” ,使甲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因此甲和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正确答案为 B 项。12.下列哪一行为可以构成使用假币罪?流通领域A.甲用总面额 1 万元的假币参加赌博B.甲(系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 金融工作人员以假币换取货币罪C.甲在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总面额 20 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D.甲用总面额 10 万元的假币换取高某的 1 万元真币出售假币罪答案:A13.关于故意杀人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意欲使乙在跑步时被车撞死,便劝乙清晨在马路上跑步,乙果真在马路上跑步时被车撞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意

13、欲使乙遭雷击死亡,便劝乙雨天到树林散步,因为下雨时在树林中行走容易遭雷击。乙果真雨天在树林中散步时遭雷击身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C.甲对乙有仇,意图致乙死一亡。甲仿照乙的模样捏小面人,写上乙的姓名,在小面人身上扎针并诅咒 49 天。到第 50 天,乙因车祸身亡。甲的行为不可能致人死亡,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14.甲使用暴力将乙扣押在某废弃的建筑物内,强行从乙身上搜出现金 3000 元和 1 张只有少量金额的信用卡,甲逼迫乙向该信用卡中打入人民

14、币 10 万元。乙便给其妻子打电话,谎称白己开车撞伤他人,让其立即向自己的信用卡打入 10 万元救治伤员并赔偿。乙妻信以为真,便向乙的信用卡中打入 10 万元,被甲取走,甲在得款后将乙释放。对甲的行为应当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定罪?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抢劫罪D.抢劫罪和绑架罪答案:C解析:绑架罪只能是向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有关人勒索财物;抢劫罪是直接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15.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 3000 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 3000 元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

15、好的苍蝇,然后以砸烂桌椅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 3000 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 3000 元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 3000 元,并称若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乙迫于无奈付给甲 3000 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偿精神损失费 2 万元的欠条。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 万元,并称若乙不从,就向法院起诉乙答案:B1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甲取得患有绝症的病人乙的同意而将其杀死,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B.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生活贫困的妇女乙后,经乙同意将其卖给一个富裕人家为妻,甲仍然构成

16、拐卖妇女罪C.甲征得不满 14 周岁的幼女乙同意而与之发生性行为,甲仍然构成强奸罪D.甲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乙后,按照乙的意愿没有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对甲仍然应当追究收买被拐卖妇女罪的刑事责任答案:D17.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 1 台价值 2000 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 5 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盗窃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 3 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 3 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 2 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 1 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 2 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 l 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盗窃C.甲在柜台购买 2 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 2 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 1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 2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