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40279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第四次模拟考试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B. 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0,若用波长为(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会产生光电效应D.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E=mc2,其中E是物体以光速c运动时的动能【答案】B【解析】【详解】A. 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A错误。B. 玻尔原子模型: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所以他提出能量量子化。故B正确。C. 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

2、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0,根据,结合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其频率变小,不好产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D. 其中E是与物体相联系的一切能量的总和,即不是单一的动能,也不是单一的核能。故D错误。2.如图所示,光滑细杆BC和AC构成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C杆竖直,BC杆和AC杆间的夹角=37,两根细杆上分别套有可视为质点的小球P、Q质量之比为12现将P、Q两个小球分别从杆AC和BC的项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则P、Q两个小球由静止释放后到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的冲量之比为11B. 重力的冲量之比为56C. 合力的冲量之比

3、为58D. 合力的冲量之比为52【答案】C【解析】【详解】设AC为5l,BC为4l,P球沿AC杆做自由落体运动,设下落的时间tp:5l=12gtp2,Q球沿BC杆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gcos37=0.8g,设下落的时间为tQ:4l=12atQ2,有以上方程可得:tptQ=11。A、C.有冲量的定义I=Ft可得两球的重力的冲量比为:IPIQ=mPgtPmQgtQ=mPmQ=12。故AC都错误。C、D.由速度公式v=at可得,两球的速度比:vPvQ=gtP0.8gtQ=10.8;由动量定理I合=P=mv可知,两球的合力的冲量比:IP合IQ合=mPvPmQvQ=1210.8=58。故C正确,D

4、错误。3.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定值电阻R1、理想电流表A1一起接入电压恒为U的交流电源上,原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可通过调节触头P进行改变,副线圈和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2以及理想电流表A2连接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上移动,则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小B.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下移动,电源输出的总功率变小C.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则A1的示数减小,A2的示数减小D.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则R的电功率变小,R1的电功率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上移动,则n1增大,再由U2=n2n1U1,可知U2减少,又因为副

5、线圈的总电阻不变,所以通过副线圈的电流减少,即A2的示数变小;A1的示数为U1R1,U1和R1都不变,所以A1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B.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下移动,则n1减少,再由U2=n2n1U1,可知U2增加,副线圈的负载电阻不变,由P出=U22R总可知电源输出的总功率增大。故B错误。C.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负载的总电阻R总增大,U2不变,由I2=U2R总可知I2减小,所以A2的示数减小;A1的示数为U1R1,U1和R1都不变,所以A1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D.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负载的总电阻R总增大,U2不变,由I2=U2R总可知I2减小,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为P2=U2

6、I2减小,由因为R2的功率不变,所以R的功率是减小的;电阻R1不变,两端的电压U2不变,所以R1的电功率不变。故D正确。4.如图所示,空间有两个宽度分别为L和2L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都为B,左侧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右侧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abcd是一个均匀电阻丝做成的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线框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速度v匀速通过两个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ab、cd两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设线框cd边刚进入磁场的位置为x=0,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从线框ad边刚进入磁场开始到整个线框离开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安培力F(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随着位置x变化的图像正确的

7、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第一个过程:cd边刚进入左侧磁场到ab刚要进入右侧磁场的过程,cd边受安培力,大小为F0=BIL=BBLvRL=B2L2vR,方向向左。第二个过程:cd刚进入右侧磁场到ab刚进入右侧磁场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2BIL=2B2BLvRL=4B2L2vR=4F0,方向向左第三个过程:ab边离开左侧磁场到cd边到有侧磁场的有边界,在这个过程,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所以线框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第四个过程:cd边刚离开右侧磁场到ab边刚离开右侧磁场的过程,ab边受安培力,大小为F=BIL=BBLvRL=B2L2vR=F0,方向向左。综合以上分析

8、,C正确。5.赤道平面内的某颗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赤道上一观察者发现,该卫星连续两次出现在观察者正上方的最小时间间隔为t,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知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A. 3gR2T02t242t+T02RB. 3gR2T02t242t+T02C. 3gR2t+T0242T02t2RD. 3gR2tT0242T02t2R【答案】A【解析】【详解】设卫星的周期为T,则有:(2T2T0)t=2,解得:T=T0tT0+t;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h)2=m(R+h)42T2;又由在地表处,g

9、=GMR2,联立可得:h=3gR2T02t242(t+T0)2R,故A正确,BCD错误。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内壁光滑的直线槽子,质量相等的A、B两球之间由一根长为L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A球始终在槽内,其直径略小于槽的直径,B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刻A、B两球的位置连线垂直于槽,相距L2,某给B球一个平行于槽的速度v0,关于两球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子拉直前后,A、B两球组成的系统在平行于槽的方向动量守恒B. 绳子拉直后,A、B两球将以相同的速度平行于相的方向运动C. 绳子拉直的瞬间,B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A球机被能的增加量D. 绳子拉直的瞬间,B球的机械能的

10、减少量小于A球机械能的增加量【答案】A【解析】【详解】A.在拉直前,A和B作为一个系统,在平行于槽的方向不受力,所以A、B两球组成的系统在平行于槽的方向动量守恒。故A正确。B. 绳子拉直后,B球要以A为圆心,L长为半径做圆周运动,运动的方向不能平行于直线槽子。故B错误。CD. 绳子拉直的瞬间,系统的机械能要损失,所以B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A球机械能的增加量。故D错误。故选A。7.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颗粒以速度v从a点水平向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颗粒运动到b点时速度大小仍为v,方向竖直向下。已知颗粒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g,则颗粒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 做匀变速运动B

11、.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 电势能增加了12mv2D. a点的电势比b点低mv2q【答案】AC【解析】【详解】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是恒力,所以小球做的是匀变速运动。故A正确B.由于不知道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故无法确定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C.在平行于电场方向,小球的动能减小量为Ek=12mv2,减小的动能转化为了小球的电势能,所以小球电势能增加了12mv2。故C正确。D. 在平行于电场方向有qUab=012mv2,解之得Uab=mv022q,所以a点的电势比b点低mv022q。故D错误。8.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简化的跳台滑

12、雪的雪道示意图,AB部分是倾角为=37的助滑雪道,BC部分是半径为25m的光滑圆弧轨道,二者相切于B点,圆弧最低点C点的切线沿水平方向,CD部分为倾角2=30的着陆坡。一运动员连同滑板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滑下,到C点后沿水平方向飞出,安全落在着陆坡上的E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CE=30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则A. 运动员到达C点时,对轨遒的压力大小为运动员本身重力的1.9倍B. 运动员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C. 若运动员从助滑雪道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则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方向与坡面CD的夹角都相同D. 若运动员从助滑雪道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且以不同

13、速度v0从C点飞出时,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大小与v0成正比【答案】ACD【解析】【详解】A.设运动员在C点的速度为vC,在CD上有平抛运动可得:tan2=12gt2vCt,CDsin2=12gt2,有以上两方程可得:vC=15m/s,在C点有圆周运动的知识可得:FNmg=mv2R,压力大小为运动员本身重力的比为:n=FNmg,有以上方程可得:n=1.9。故A正确。B.有B到C有动能定理可得:mgR(1cos)=12mvC212mvB2,解之得:vB=125m/s。故B错误。C. 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tan=2tan2,所以是定值,所以运动员

14、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方向与坡面CD的夹角都相同。故C正确。D. 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大小v,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v=v0cos,因为cos是定值,所以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大小与v0成正比。故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9.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既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又可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装置中的物块下端连接纸带,砂桶中可放置砂子以便改变物块所受到力的大小,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物块质量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

15、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不计滑轮的重力。(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由该图像可求得物块的质量m=_kg,当地重力加速度g=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改变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使物块获得不同大小的加速度a,则实验得到的加速度a的值可能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12.0m/s2B10.0m/s2C6.5m/s2D8.2m/s2【答案】 (1). 0.20 (2). 10 (3). CD【解析】【详解】(1)对物块分析可得:FTmg=ma,对滑轮应有:F=2FT,联立以上方程可得a=12mFg,可得图线的斜率k=12m=104,解得m=0.2kg,纵轴的截距g=10,解得g=10m/s2。(2)由图象可知实验得到的加速度a的值应该大于0小于9m/s2,符合条件只有CD。故CD正确。10.某实验室中有一捆铜电线,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应用所学的电学知识来测量这捆电线的长度。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这捆电线的电阻Rx,图中a、b之间连接这捆电线;V1和V2可视为理想电压表:R为阻值范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