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4018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小石潭记》导学案练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 石 潭 记一、 【前置作业*我的自主学习】及答案1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 朝 (姓名) ,他与 、 、 、 、 、 、 并称唐宋八大家。(2)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举出两个我们学习过的“记” ,如: 、 。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篁竹: 清洌: 为坻: 为屿: 为嵁: 佁然:俶尔: 翕忽: 差互: 寂寥: 悄怆: 幽邃: 1填空(1) 柳河东集 唐 柳宗元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2)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2、一、 【前置作业*我的自主学习】答案3.

2、 准确填写并记忆文下注释中字词句的意思 (1) 、 小丘:小山岗,在小石潭东面。(2)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 、篁(hung)竹:竹林(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清。 (“洌”意为清澈)(6) 、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7)、卷(qu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 “而” 。(8)、为坻(ch):为,成为。坻,水中高地(9)、屿:小岛。(10) 、 嵁(kn):不平的岩石。(11

3、) 、 翠蔓:翠绿的藤蔓。(12)、 蒙络摇缀,参 (cn)差(c) 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14)、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 ,穿过,透过。(16)、 佁(y)然:愣住的样子。 一、 【前置作业*我的自主学习】答案(17)、 俶(ch)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18)、 翕(x)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20)、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 )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22)、 悄(qio)怆(chu 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 以:以为。(24)、 清:凄清,冷清清。(25)、 居,停留。(26) 、去,离开(27)、 隶而从者:

5、跟着同去的人。隶,跟随,随同。(28)、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二、 【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答案(一) 、翻译课文探究下列各题1、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2.交流预习内容。质疑交流解决疑难。3.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交流回答。发现小石潭 - - - 1、伐竹取道 水尤清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3、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二、 【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答案(二) 、分析课文探究下

6、列问题第一部分(1 自然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1 (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明确:由小丘向西走百二十步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最后寻到小潭。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潭中石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 “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本文作者由小

7、丘走到小石潭,观察点进行了变换,而在不同观察点又描绘了不同的优美景色。就是说,他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注:移步换景的写法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 ,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 二、 【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答第二部分(2 段-4 段):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及作者感受。 4、第二自然段:写潭水清澈与游

8、鱼活泼的特点。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日光、游鱼、影子,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

9、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这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二、 【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答案5、第三自然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1) 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

10、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1)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

11、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第三部分(5 段)交代同游者姓名。二、 【探究交流*我们相互提高】答7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

12、情? 明确: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8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写作特点:A、寓情于景:作者把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孤寂的情感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B、动静结合与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三、 【学习小结*我的收获最多】1、小组自我评价:2、知识能力收获:3、情感价值提升:四、 【检测反馈*我的效果最好】(一)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 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3)佁然不动 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心乐

14、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四、 【检测反馈*我的效果最好】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 分)(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2.A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5、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6、.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7、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8、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四、 【检测反馈*我的效果最好】答案3.(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孤独忧伤(凄凉) 5、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6、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7、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 , “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