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4014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同步练习(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六国论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sng,灭亡),率(shui,全、都)赂秦耶B思厥(ju,他的)先祖父,暴(b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为(wi,治理)国者无使为(wi,被)积威之所劫(胁迫)哉D胜负之数(sh,命运),存亡之理,当(d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A(B 项“暴”读 p;C 项第一个“为”读 wi;D 项“当”通“倘”,如果)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第二次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开C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 ,满足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快2

2、C(A 项“再”是两次;B 项“判”为决定;D 项“速”是招致。)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B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或曰:六国互丧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B(都是“本来”。A 项分别为“如同”和“还”。C 项分别为“起初”和“才”; D项分别为“有人”和“或许”。)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不赂者以赂者丧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C(C 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因为

3、”。A 项是连词,表承接,相当于“才”,B 项是介词“凭借”;D 项是连词,表结果,相当于“以致”。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C(C 项是连词“和”,其他三项是介词“同、跟”。)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6D(A 项“不去行刺”;B 项是“旧事、成例”;C 项“它实际上”。)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4、义不赂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7B(B 项是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不拘于时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苟以天下之大8D(D 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都是被动句。)二、课内阅读题2(一)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 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

5、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看待、对待B.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举:拿C. 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 ,满足D. 此言得之 得: 得 到 、 获 得9D(得:适合、合适。如果把“得”解释为“对的” ,那么“之”就是无义。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以攻取之外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不赂者以赂

6、者丧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10D(D 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用”。A 项是连词,表承接,相当于“才”,B 项连词,表目的,“用来”;C 项是介词“因为”。 )11.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选段主要论述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作者从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的双方土地得失变化与诸侯赂秦的情形、结果两方面进行论证。B本选段以诸侯国与秦国双方土地消长的事实为例,证实由于“赂”而造成的得失远远超过由于战争而造成的得失,以割地赂秦的事实说明赂秦之害,从而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结论。C本选段将三个国家“祖先”得来土地之艰与子孙奉献土地之易在程度上对比,

7、说明弊在赂秦;将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对比,从道理上说明“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本选段引用苏代的话作比喻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说明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把“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阐述得入木三分。11D(“抱薪救火”的道理不是用来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 )12.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12.(1)想想他们去世的祖辈和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儿土地。(2)既然如此,诸侯的土地

8、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 (秦国)侵略诸侯就越厉害。(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 丧,齐亦不免矣。燕、3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 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 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

9、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确实、实在C. 李牧连却之 却:抵挡D. 当与秦相较 当: 同 “倘 ”, 如 果13C(却:使退,击退)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邯郸为郡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洎牧以谗诛 C.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其势弱于秦 赵尝五战于秦14C(C 项都表示转折;A 项,成为/表被

10、动; B 项,以致/因为;D 项,比/跟、和。 )15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B. 第二段连用两个语气词, “呜呼”是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是哀其结果之惨。C. “向使三国”以下几句,假设中不下断语,表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分寸感。D. “三国”是指齐、燕、赵, “刺客”是指荆轲, “良将”是指李牧。15D(“三国”指赂秦者韩、魏、楚。 )16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1

11、6到了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断。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敌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三、默写填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出自嘉祐集 ,这部文集是以命名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号,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 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 / 至丹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年号 老泉 苏轼 苏辙(苍南龙港高级中学 李中修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