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2839366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发展研究信息资源开发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我区的物流产业发展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更显落后。因此,加强对我区物流产业的科学规划、正确引导、适当投入,将对我区物流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入“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

2、了显著成绩。作为连接社会各产业生产要素的物流产业也随之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区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较薄弱,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思维与观念,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和探讨我区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固有模式的束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宗旨、获取系统总效益最优化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物流产业。第一章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的基本情况一、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九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

3、期末1995年的833亿元,增加到“九五”期末2000年的1401亿元,年均增长1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十五”前4年自治区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12.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4%,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1305元,比上年增长19.3%,按当前汇率折算达1366美元。按可比价格测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96%,增速位于全国各省前列。(一)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快速增长。2004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增速快于上年5.8个百

4、分点。农牧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呈多元化发展,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上升为44%。种植业获得丰收。2004年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92.4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505.39万吨,比上年增产144.66万吨。畜牧业保持稳步发展。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9274.4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6%;牲畜总增4125.02万头(只),增长26.6%,牲畜总增率达51.6%。全年肉类总产量201.9 万吨,比上年增长24.1%;牛奶产量490万吨,增长59.1%;山羊绒产量5552吨,增长4%;禽蛋产量38.75万吨,增长12.5%。(二)第二产业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5、2004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33.9%和44.4%。农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液体乳、小麦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配混合饲料和服装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7.9%、21.8%、79.9%、17.5%、42.6%和26.2%,彩色电视机产量增长76.8%,载货汽车增长1.19倍,原煤、原油、天然气、发电量、生铁、十种有色金属、水泥和电石等产量增长幅度较大。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6、163.84,比上年提高28.8点;实现利润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9.6%。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655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81.3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943.65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1.6%;竣工房屋面积1357.8万平方米,增长8%;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8亿元,实现税金7.47亿元。(三)第三产业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9.5%。分

7、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3.82亿元,增长25.4%;县消费品零售额200.36亿元,增长20.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7.78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8.89亿元,增长21.4%;餐饮业零售额134.55亿元,增长35.6%;其他行业零售额38.53亿元,增长9.1%。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企业市场竞争不断强化,专业性市场发展较快。全年亿元以上交易市场商品成交额 170亿元,比上年增长73.5%。各类大型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新型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统计的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0.49亿

8、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出口总额16.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进口总额23.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5%。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60423.9万吨,比上年增长13.2%。其中,铁路17725.3万吨,增长19.5%;公路42697万吨,增长10.8%;民航1.6万吨,增长45.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441.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铁路1171.4亿吨公里,增长12.9%;公路269.8亿吨公里,增长11.6%;民航0.2亿吨公里,增长30%。2004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5.2万户。二、内蒙古自治区物流现状(

9、一)物流产业的总量比较一个地区的物流总量可由该地区的社会商品库存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对外贸易量替代描述。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总量在所选定的周边和西部10个省区中处于第5位,其中全社会货物周转量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在批发零售贸易商品库存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商品总值和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等各项指标的对比中,内蒙古的物流水平在同周边地区的对比中均处于中等位次。(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铁路、航空、公路现状内蒙古自治去年GDP占全国的比重为 。铁路占全国比重为 。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为 。铁路货运周转比例相对于铁路长度所占比例。公路营运里程比重为 。民用载货汽车数量所占比重

10、为 ,内蒙古载货汽车吨位占全国的比重为 ,货物周转量比重为 。这不仅说明内蒙古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说明由于缺少现代化信息手段存在货运空载率较高的问题。航线占全国的比重为 ,但货运量所占比重为 ,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为 。这说明内蒙古航空货运水平较低,航空物流市场水平发展也较低。2、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情况物流建设投资情况可以通过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的基本建设投资情况以及更新改造投资的情况来反映。2003年全国该项投资占GDP的平均水平为 ,内蒙古的比例为 ,比例最高的为 ,最低的为 。在北部10省市中内蒙古的投资比例排在第1位,但是物流业对GDP的贡献却排在第3位,说明内蒙古

11、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周边省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3、信息化发展情况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各产业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日渐迫切。通过对我区1037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调查发现有90%的企业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信息技术,特别是冶金、电力、纺织、酿造和建材等行业。一些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区内著名企业已建成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和覆盖全国各省市的产品分销系统,产品分销全部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居民电子商务基础开始形成。2003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为 台;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为 部;每百人互联

12、网用户为 户。全国同期水平为: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为 台;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为 部;每百人互联网用户为 户。这表明我区的信息化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各盟市物流发展情况在全区物流总量的比较中(见图),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通辽、赤峰、呼伦贝尔均占有较大总量。呼和浩特市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批发零售商品库存总额两个方面处于全区前列,表明呼市的物流发展是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的,加之呼市的首府效应,物流产业的发展应在全区占有绝对优势。包头市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贸易商品库存总额、全社会货物周转量3个方面均名列全区前列,这体现了包头做为工业城市的物流特点。赤峰市的物流业发展紧跟呼

13、、包二市,是自治区东部的物流中心,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他盟市的物流发展各有特点。总体看来呼、包、鄂总量领先的特点十分明显,东部的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相对突出。从发展速度上来看,西部地区的物流总量发展较快,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四)区内主要物流产品情况1、农畜产品(1)总体情况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基地。目前已形成了河套、土默川平原的优质小麦基地,西辽河流域的优质玉米基地,大兴安岭岭东的优质大豆基地和阴山、燕山丘陵区的优质杂粮基地。另外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六大草原生产的优质农畜产品大量销往区外和国外。2003年我区粮食总产量为1360.7万吨,肉类总量为1

14、62.7万吨。粮食销售总量为652.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8%,其中出口量为180万吨。鲜冻畜肉产量为23.5万吨。2003年我区液态奶产量为163.9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乳制品产量13.9万吨,列全国第五位。(2)分类情况农产品生产中,巴彦淖尔市小麦产量全区第一,达到49.6万吨;玉米产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通辽、赤峰、兴安盟;豆类产量前三位分别是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通辽;薯类产量前三位分别是乌兰察布、呼市和包头。畜产品生产中,肉类产量前三个地区是通辽、赤峰和乌兰察布;奶类产量的前三个地区是呼市、包头和呼伦贝尔。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东部四个盟市是自治区玉米、肉类、豆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区。西部的

15、呼市、包头、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是自治区的奶类、薯类和小麦输出区。(3)物流方向粮食:区内盟市间粮食调运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粮食集并过程中以公路运输为主。粮食流向为东部地区年均调出430万吨,出口粮食150万吨(近5年平均)。主要是经铁路集并到港口(包括大连、营口、锦州以及秦皇岛等港口),海运出口或到华东和华南地区,或出口国外;或通过铁路直接运往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和区内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等地区。每年中西部地区的粮食调入量为150万吨,主要源自区内东部地区的玉米和区外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区的小麦、稻谷等。乳制品:主要流向为东北、华北、华南地区。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为主。呼和浩特每年液态奶铁路

16、运量在40万吨左右,冰激凌运量在15万吨左右。2、工业品(1)总体情况内蒙古的工业产品也重化工业资源类产品为主。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为原煤(20328.55万吨)、原油(115.72万吨)、水泥(1308.07万吨)、生铁(670.39万吨)、粗钢(627.17万吨)、成品钢材(608.85万吨)其他重化工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物流方向自治区工业品运输以铁路运加海运为主,主要流向为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由于我区铁路运能有限,运输紧张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我区运出的主要是原材料型产品,是铁路装载比例失调,请车满足率只有40%。(五)边境贸易物流情况1、基本情况自治区北部与蒙古、俄罗斯交界,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其中,与蒙古国边境线为3193公里,与俄罗斯边境县委1010公里,是我国多口岸省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