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838638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天天练(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九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观念有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这是按照不同来源而做出的区分,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天赋的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上述观念可合并为两种: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和由外部原因造成的。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观念不是真实的,而在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观念中,有一些是真实的,有一些不是真实的。前者指上帝造成的观念,后者指可感事物造成的观念。(摘自西方哲学简史)材料2心灵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感觉是观念的内在来源, 它是通过外物地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

2、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的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心灵通过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得到新观念;它还会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得到另外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多与感情有关。感觉和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它们可以共同起作用,因此,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材料3“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

3、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摘自克斯恩格斯选集第3卷)材料4恩格斯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征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 ”“近代工业不仅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制造成为可能”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观点有什么区别?(2)如何理解材料3“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3)根据材料3和材料4说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的区别在于:二者在认识来源的

4、问题上观点不同,材料1认为是天赋观念,是唯心主义认识论。材料2否认认识的来源是天赋观念,但是却认为认识来源有感觉和心灵自发两种,是认识问题上的二元论。(2)“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在人类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单独的自然界并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认识。(3)当资产阶级工业发展需要科学时,就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近代工业提供了观察材料,丰富了人们的认识,这表明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一个客观可靠的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实践,这

5、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为认识提供手段和物质条件,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十、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材料2胡锦涛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

6、出的重大战略。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材料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摘自新华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答案要点】(1)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些年来随

7、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致的

8、。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即又好又快的发展。十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材料2胡锦涛指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

9、局,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摘自新华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角度说明,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2)如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答案要点】(1)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按照公平正义的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要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是建设公平

10、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具体要求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