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期中PDF 1.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37641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9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期中PDF 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期中PDF 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贵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期中PDF 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期中PDF 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都匀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期中PDF 1.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都匀一中 2015 2016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一物理 出题人 宋炆俊 审题人 马蓉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6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 选择题 和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共 11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 本题共 121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6 分 其中第分 其中第 1 1 8 8 小题为单选题 小题为单选题 9 9 1212 小题为多选题 小题为多选题 全部答对得全部答对得 4 4 分

2、选对但不全得分 选对但不全得 2 2 分 选错得分 选错得 0 0 分 分 1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曲线运动都是变加速运动 B 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 C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 速率不等 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2 如图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 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物体 若 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为 1和 2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做匀速运动 且 1 2 B 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且 1 2 C 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且 1 2 D 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且 1 2 3

3、 关于平抛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由初速度决定 B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 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D 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4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 关于线速度 角速度 半径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半径一定 线速度与角速度成正比 B 半径一定 线速度与角速度成反比 C 角速度一定 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D 线速度一定 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5 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 右轮的半径为 r a 是它边缘上的一点 左侧是一轮轴 大 轮的半径为 4r 小轮的半径为 2r b 点在小轮上 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 c 点和 d 点分别 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 若

4、在传动过程中 皮带不打滑 则 A a 点与 c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a 点与 d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2 C a 点与 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 a 点与 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6 如图 当汽车通过拱桥顶点的速度为 6 m s 时 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 4 如果要使汽车在 桥面行驶至桥顶时 对桥面的压力为零 则汽车通过桥顶的速度应为 A 3 m s B 10 m s C 12 m s D 24m s 7 如图 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低是不同的 已知内外轨道对水平面倾角为 弯道处的 圆弧半径为R 若质量为m的火车以速度 V 通过某弯道时 内 外轨道均不受侧压力作用 下面 分

5、析正确的是 A V B 若火车速度小于v时 外轨将受到侧压力作用 其方向平行轨道平面向内 C 若火车速度大于v时 外轨将受到侧压力作用 其方向平行轨道平面向外 D 无论火车以何种速度行驶 对内侧轨道都有压力 8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 促进了物质 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B 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计算发现了海王星 C 开普勒第三行星运动定律中的 k 值与地球质量有关 D 1798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9 若知道某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 r

6、周期为 T 万有引力常量 G 太阳半径为 R 则可求得 A 该行星的质量 B 太阳的质量 C 该行星的密度 D 太阳的平均密度 10 对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卫星距地面越高 线速度越小 B 卫星距地面越高 角速度越大 C 卫星距地面越高 周期越长 D 卫星的线速度可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11 我国志愿者进行 火星 500 的实验活动 假设宇航员登陆火星后 测得火星半径是地 球半径的 1 2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1 9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g 地球的半径为 R 万有引 力常量 G 宇航员在地球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 h 忽略自转的影响 下列说法 正确的

7、是 A 火星的密度为 2 3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4 9 3 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2 3 D 宇航员以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 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9 2 12 如果我们把双星系统中的每一个天体都简化为质点 每个质点都绕它们连线上某一点做匀 速圆周运动 如果已经观察到一个稳定的双星系统中两星之间的距离为 L 旋转周期为 T 已 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 由这些数据可以确定的物理量有 A 双星中每个天体的质量 B 双星系统的总质量 C 双星中每个天体的轨道半径 D 双星系统的旋转角速度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62 分 二 实验题二 实验题 共 共

8、1010 分分 13 为了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中 光滑的圆弧形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 第一次实验时 滑槽固定于桌面右端 末端与桌子右端 M 对齐 滑块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 落在水平面的 P 点 第二次实验时 滑槽固定于桌面左侧 测出末端 N 与桌子右端 M 的距离为 L 滑块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 落在水平面的 Q 点 已知重 力加速度为 g 不计空气阻力 1 实验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用代号表示 全对得4分 选对但不全得2分 有选错得 0 分 A 滑槽的高度 h B 桌子的高度 H C O 点到 P 点的距离 d1 D O 点到 Q 点的距离 d2

9、 E 滑块的质量 m 2 写出动摩擦因数 的表达式是 3 分 3 如果第二次实验时 滑块没有滑出桌面 测得滑行距离为X 则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 3 分 三 计算题 共三 计算题 共 5252 分分 14 10 分 如图所示 半径为 R 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道竖直放置 质量为 m 的小球以某一 速度进入管内 小球通过最高点 P 时 对管壁的压力为 0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 小球从管口飞出时的速率VP 2 小球落地点到 P 点的水平距离X 4 15 10 分 如图所示 用轻杆拴着质量为 m 的物体 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轻杆的长 度为 L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球对杆的拉力为 mg 求

10、1 小球在最高点的线速度V 2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杆对球的拉力FT 3 小球的角速度 16 10 分 如图所示 在水平转台上开有一小孔 O 一根轻绳穿过小孔 一端拴一质量为 1kg 的物体 A 另一端连接质量为 0 5kg 的物体 B 已知 O 与 A 间的距离r为 10cm A 与转台的 滑动摩擦因数 为 0 1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转台从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 开始时绳子拉直但张力为 0 且物体 A 可视为质点 始终与转台相对静止 g 取 10m s 2 问 1 当转台角速度 1为多少时绳子开始有拉力 2 当转台角速度 2 20 时 B 对地面的压力 FN 3 要使物 B 离开地面

11、 则转台旋转的角速度 3至少为多大 17 12 分 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 m 的物体重力 物体静止时 弹簧 伸长量为x0 如果宇航员到站在某星上 仍用该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为 m 的物体重力 已知 某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 某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 2 忽略星球的自转 已知地球的重力 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 R 引力常量为G 求 1 弹簧的劲度系数k 2 在某星上测量物体重力时 弹簧的伸长量x 3 求某星的密度 18 10 分 在 勇气号 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 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 再经过多 次弹跳才停下来 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 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 速度方向是 水平的 速度大小为 V0 不计火星大气阻力 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 r 周期为 T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 R 的均匀球体 求 1 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 V 2 在火星上发射一颗卫星 最小发射速度 Vmin为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